巴中一校长7年帮助600余名贫困生 最大心愿是通江早日摘掉“贫困帽”

来源:新华社
2017-03-15 19:49:00
分享

新华社成都3月15日电题:谁家娃娃上不起学,去找他准没错——四川巴中一校长7年帮助600余名贫困生

吴晓颖、王兴元

不管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每到周末,他都会给贫困学生送去助学金、生活费。这已成为四川巴中市通江县民胜小学校长柏江近7年来的习惯。

40岁的柏江是通江县四邻八村名气最大的人,谁家经济困难娃娃上不起学,去找他准没错。一个乡镇学校的校长,怎么会有这么大能量?原来柏江还有另一重身份:爱心组织的“摆渡人”。

通江县地处川东北秦巴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0年前的一次家访,让他意识到:贫困就像一条锁链,紧紧缠住了农村孩子的双脚。

当时,柏江在通江县涪阳镇一所小学担任校长,在去下江口村家访途中,他被一位村民拦住。这位老人哭诉,失去双亲的侄儿陈富强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家里一贫如洗,无力供养。

“关爱就是道,道之不存,何以为师?”柏江在资助陈富强上学后,对全校学生进行摸底,发现共有160多名贫困学生、孤残儿童。如何帮助这些“陈富强”们?他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挤出些学校办公经费,还在老师亲友中发起募捐,但凑出的那点钱与实际需求差距太大。

柏江开始四处奔走,向外界寻求帮助。在经历过一次次挫折后,他和“星心阳光”组织、“春夏秋冬”基金等6个爱心团体建立起长期联系,他就像“摆渡人”一样,在爱心人士和贫困学生之间传递爱与温暖。

有了爱心助学的“权力”,一些亲朋好友找上门,要求关照一下他们的孩子。一铁哥们介绍了一名“贫困学生”,柏江考察后不符合条件,没纳入帮扶名单;二哥家失火,父母再三求他将两个侄子纳入救助对象,他始终没答应。虽然落下了“铁脑壳”“死脑筋”的“恶名”,但他和爱心组织之间建立起了弥足珍贵的信任。

7年来,为掌握贫困生具体情况、将每笔助学金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柏江走遍了全县49个乡镇、400多个村社,穿烂了10多双运动鞋。在他的办公桌上,贫困学生情况登记表足有1尺多高,细细翻看,680余名被资助学生信息一目了然,600多万元助学款一笔笔记得清清楚楚,受助对象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

在柏江看来,对贫困生的帮助不能仅是物质上的,还要有心理关爱。和被资助生见面,他总要“啰嗦”几句:多锻炼身体,开心地学习,多帮家人干活,感恩好心人的帮助。

陈猛(化名)家境困难,读高中时每天只吃两餐,每餐只吃2个馒头。柏江得知后,告诉陈猛有好心人愿意资助他,没想到被冷冷拒绝。经过几次促膝长谈,柏江得知,陈猛刚出生就被遗弃,4岁时养父去世后,叔父将他再次遗弃。慢慢地,他开始怨恨家人、仇恨社会。此后,柏江经常把陈猛接到家里吃饭、谈心。半年后,陈猛变得话多了、开朗了,对家人的怨气少了,也愿意接受陌生人的帮助了。

常年劳累奔波,有时还要面对亲人的不理解。柏江说,支撑他走下去的,是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点滴进步。柏江至今珍藏着自己收下的唯一一份礼物,那是一位受资助学生的奶奶亲手为他缝的一双鞋垫。

“这是对我最好的鼓励和鞭策。”柏江说,他最大的心愿是通江早日摘掉“贫困帽”,贫困学生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那时,他就能卸下这副“摆渡爱心”的担子了。(完)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