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3月15日电(郑玮、刘晴)“到2020年,每年新增大学生就业创业人数计划达到8000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以上。”这是成都高新区提出的就业目标。3月15日,成都高新区召开2017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发布《成都高新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2017-2020年发展思路》(以下简称“《发展思路》”)。值得关注的是,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发展思路》明确,成都高新区的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最高可获10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支持。
2016年,成都高新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全面发展。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05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6%、远低于省市同期平均水平;社保服务人次突破3000万人次,基金流量近200亿元;率先在全省启动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平均每月为2万余企业及职工减负2600余万元,发放“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补贴资金2.2亿元,有效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各项就业创业资金3475万元,按时足额拨付各项社保待遇21.29亿元;为2400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3000余万元。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进步,将为区域发展大局稳定和增强群众获得感提供强力支撑。”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甘立军表示,下一阶段,成都高新区将着力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更加高效便捷公共服务体系,为成都高新区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当好国家中心城市主支撑提供坚实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支撑。
创新三大就业创业模式
大学生创业最高可获100万全额贴息贷款
此次成都高新区人社局发布的《发展思路》明确,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融入“双创”。至2020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应届、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92%、96%以上,困难家庭就业托底援助对象就业率动态保持100%,就业、创业培训4.5万人次,建成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根据《发展思路》,成都高新区将打造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三大就业创业新模式。
建立服务产业发展的“适应型就业模式”。有针对性地建立25家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到2020年,力争就业创业培训人次达到4.5万人以上,新建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新增高技能人才4000人;打造公共就业创业“互联网+”立体式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确保“指尖上的就业服务”覆盖全域。
建立促进和谐稳定的“保障型就业模式”。推动就业援助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参与转变,到2020年,累计托底援助对象达到1200人以上;建立成都高新区就业见习基地,到2020年,力争建立就业见习岗位450个;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窗口,政策引导小微企业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对一”精准帮扶;促进有条件灵活就业的青年群体创新性开展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将从事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纳入灵活就业范围。
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就业模式”。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支持;培育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做大做强天府软件园创业场和街道双创平台等创业基地;在成都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信息对称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开辟“创业绿色通道”。
实施“全民社保工程”
2020年实现法定人员参保全覆盖
去年,成都高新区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智慧社保”建设,打造15分钟社保经办服务圈,推进区域社保经办服务得到有效提升、参保范围进一步拓展。全区2.42万户企业、82.22万人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征收基金75.14亿元,按时足额拨付各项社保待遇81.48万笔、21.29亿元。
在此基础上,本次发布的《发展思路》提出,从今年至2020年,成都高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大力实施“全民社保工程”,结合“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信用等级评价体系,联动开展社会保险稽核和劳动监察执法,建立常态化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机制。到2020年,全区新增参保人员达20万人,实现法定人员参保全覆盖;基层服务平台经办社会保险业务覆盖率达100%,社会保障卡发放率达100%。
同时,实施社会保险经办能力现代化提升工程。全面实行“综合柜员制”,建立以网厅一体化为核心,以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为两翼,以“菁蓉国际广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西区、街道”等社保服务站为支撑的社保经办服务体系,构建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经办服务网络,为城乡群众提供便捷化、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社会保险服务。到2020年,建成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工作标准化示范区。
成都高新区社保基金征收额度大,基金监管至关重要。为此《发展思路》特别指出,要严格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流程,把社保风险管控融入到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效率和水平之中,加强基金风险内控防范和社会监督机制,切实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
推广“互联网+劳动关系”
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
和谐劳动关系关乎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截至去年底,成都高新区企业总量已破8万家,推进劳动用工环境综合治理至关重要。《发展思路》明确,到2020年,力争成功创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各街道和区域劳动关系协调综合服务平台建成率、移动互联网公共管理工具覆盖率均达100%。
去年,成都高新区率先在四川省启动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并创新建立“互联网+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用工环境综合治理取得突破进展。全年,区内2000户企业实名认证“职场护航”APP,组织“职场护航”劳动关系大讲堂28期,建成各级、各类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站191个,覆盖职工近30万人。
《发展思路》提出,从今年至2020年,成都高新区将全面推广“互联网+劳动关系”管理服务模式。持续推广“企业用工自主申报平台”,辖区用工10人以上企业均按季度自主申报用工信息;“职场护航”劳动保障APP注册企业用户达1万户,街道、社区远程咨询调解覆盖率达100%;打造“职场护航”大讲堂专业培训品牌,培训从业人员1万人次,储备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500名以上;并与高校、专业机构合作,探索“企业自主申报平台”、“职场护航”APP大数据应用,建立劳动纠纷监测预警体系。
同时,依托成都高新区劳动争议纠纷联合调解中心,为符合条件的职工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建成街道级劳动争议审理庭,各街道实现全流程办案。新建400家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站,探索建立商务楼宇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站,在成都高新西区综合保税区等打造区域性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站,在桂溪街道辖区探索建立互联网小微企业虚拟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