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彭州好市民评选发起 挖掘平凡人背后的榜样故事

来源:新华网
2017-03-17 13:54:00
分享

敬业奉献精神是推动一座城市发展的动力,近日,彭州市发起了“感动彭州好市民”的评选活动。每一个上榜的市民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周乐军:扎根环卫20载 脏我一人干净万家

1996年,彭州周乐军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本可凭借一身荣誉安置到较舒适的岗位上,但他却毅然选择了环卫事业。20多年来,他干过环卫战线上每一个艰苦的岗位,从街面清扫保洁到生活垃圾收运,从机械维修到垃圾填埋场管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

提起周乐军,同事们个个伸出大拇指,由衷敬佩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2013年7月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强降雨入侵彭州,处于山上的垃圾填埋场陷入暴库危机。接到防汛抢险紧急通知后,周乐军没有犹豫,抢先报名成为第一批抢险突击队员,连夜深入填埋场库区,把仅有的作业工具让给年轻的同志,自己用双手垒砌石块、搬运沙袋、打捞洪水中的垃圾……雨水浸透了衣服,鞋子灌满了泥浆,早已分不出身上是汗水还是雨水,他仍然全心投入抢险工作。

一夜的奋战堵住了填埋场的灾情,但中转站的压力又接踵而来,垃圾浸水加重、数量猛增给周乐军带来了不小的难题。没有休息片刻,军人出身的他重新打起精神,一趟又一趟穿梭于垃圾堆体与压缩设备口之间,为减少上厕所的时间更是刻意少喝水,直至第二天深夜才把100余吨的垃圾压缩任务完成。

由于环卫工作的特殊性质,从早上6点忙到深夜10点是常事,遇到重大节日、创卫攻坚,周乐军更是把家搬到了垃圾场。如今在环卫事业上已逾20年,他却总是“乐此不疲”。

陈晓琴:妙手仁心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像往常一样,彭州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陈晓琴下班后并没有回家,而是在帮助一位病人联系上级医院,咨询预约检查。在一名胫骨骨折手术后期康复的老人来到陈晓琴诊疗室就诊后,这样的“加班”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

老人患肢足下垂,腓总神经损伤,想进一步检查了解有无手术意义,必须要到上级医院进行检查。但老人来自偏远山区,年龄偏大,既不识字,子女又在外地打工,无奈只有选择放弃治疗。陈晓琴在了解情况后,二话不说,第一时间帮助老人联系上级医院,咨询预约检查信息,下班后利用休息时间到上级医院为老伯预约、并协助检查,帮助老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能遇到陈医生,我真的太幸运了。”提起陈晓琴,老人难掩激动。

陈晓琴,彭州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彭州第一批优秀青年医务工作者,第四批彭州市名中医。任职以来,先后担任病区医疗组长、主任,长期战斗在临床第一线。

在常年从事针灸、康复诊治工作中,陈晓琴坚持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能规范、准确、熟练进行针灸科各项临床诊疗操作,率先在市内开展小针刀、浮针等新技术,能快速组织并指导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业绩突出。在职业生涯中,从未受到过病人的投诉,未出过医疗差错和事故。“适合病人需求的医疗服务才是最好的医疗服务。”陈晓琴说。

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陈晓琴还经常参加大型义诊活动,坚持科研创新。作为研究骨干参加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各级课题研究7项。此外,在神经系统疾病的针灸研究领域发表了较高水平的论文被SCI收录,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组织申报省市级课题10项,撰写的论文获2009年度成都中医药大学优秀博士科研创新“一等奖”。

高新军:十五载岁月 工程师割不断的石油情结

高新军,2009年调入四川石化,主要负责设备管理工作。在“谁持彩练当空舞,现场施工战犹酣”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用一滴滴汗水换来了270万吨/年加氢裂化、300万吨/年渣油加氢、35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开工一次成功。

装置开工成功了,但5套装置规模大、设备多、人员少,如何保障装置长周期运行成为关键。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在四次检修过程中,高新军带领工程师通过加强统筹、优化方案以及对每道工序细节的重视和合理安排,全系列换剂检修时间由原来的15天缩短至9天,取得了全国同类装置该检修项目用时最短的业绩。

2015年4月,渣油加氢装置2台汽轮机轮室压力不断升高,转速出现丢转现象。公司原计划停工对该汽轮机进行大修,高新军和其他工程师反复核算,提出了用0.5MPa的饱和湿蒸汽对汽轮机转子进行清洗的方案。在得到公司认可后,他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停机后用时4个小时就完成了汽轮机的清洗工作,并顺利开车成功,大大缩短了停工时间,也保证了生产运行的物料平衡和经济效益。

从西北高原的兰州石化,到非洲大漠的喀土穆炼厂,再到天府之国的四川石化,十五年“候鸟”生活,高新军的工作没有终点,只有始点。他有多次跳槽的机会但都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嘴边总是挂着一句话:“离开石油,心里总是难以舍弃”。

夏天,妻子带女儿来成都看望他;冬天,他去兰州探望亲人,“候鸟”一家三口人,一根无线电波成为他与亲人交流感情的纽带。一提到家,高新军憨厚地说,“选择了石油,就选择了责任,我也渴望天伦之乐,但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脚踏实地,敬业奉献的故事已经在彭州的各行各业遍地开花,彭州市小鱼洞镇九年制学校教师陈明蓉,30多年来扎根山区教育,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以赤子之心追求教育梦想,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彭州市供电公司丽春供电所农电员工郑国磊,多年坚持在平凡的农电岗位上,通过辛勤努力,从普通农电员工成长为“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配电组冠军”;彭州市公安局办证中心副主任何均燕,长期在一线为办证群众奔忙,耐心帮助群众办理“疑难户口”,不怕山高路远,为群众带去优质的办证服务……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激励着大家用辛勤与汗水,推动城市的不断向前。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