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敦煌不止有壁画,藏经洞文献同样价值连城

作者:何浩源 来源:四川在线
2017-03-26 08:27:10
分享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敦煌不止有壁画,藏经洞文献同样价值连城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何浩源)“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举办以来,让成都市民领略了敦煌壁画之美。但是除了有美轮美奂的壁画以外,敦煌藏经洞里的经书也是也是敦煌文化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藏经洞是怎么被发现的?藏经洞里的经书有什么价值?3月25日,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亮相成都博物馆,以《壁破天惊——藏经洞的发现及其价值》为题开展了讲座。罗庆华说,敦煌藏经洞文物是人类近代文化史上一次重大的发现,对研究中古时期中外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并且推进了多个学科的研究。

藏经洞文献是中国文字楷化时期的第一手资料

敦煌藏经洞在1900年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洞窟的积沙时无意发现,之后为西方探险家用各种手段攫取了很大一部分,是我们文化史上的一段“伤心史”。

罗华庆说,敦煌藏经洞文献包括了从西晋到北宋的5万多卷墨迹,绝大部分用笔抄写,为古代民间书法大成,是研究中国文字楷化时期的历史及其书法艺术最丰富、最系统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敦煌文献的书体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被称之为“经书体”。“经书体”源于汉代的“简书体”,完成于唐代的楷体,是两晋以后抄写经卷的重要书体。它详尽的记录了中国文字由隶书向楷书转变的全过程,对文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在敦煌文献中还藏有三种唐代拓本,有欧阳询书《化度寿岂禅师塔铭》、柳公权书《金刚经》、唐太宗李世民书《温泉铭》,甚至还有王羲之17帖临本3帖。这些拓本和临帖极为宝贵,是现在罕见的唐代墨迹珍品。

由于敦煌在历史上曾被多民族占据统治过,因此,在敦煌文献中还保存了许多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写卷。有梵文、蒙古文、回鹘文、西夏文、吐蕃文等等,其中以吐蕃文(古藏文)数量最多。这些写卷均系毛笔或硬笔书写,相当工整流利,富有节奏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在罗华庆看来,敦煌书法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特别是隋唐,乃至魏晋书法艺术发展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高学术价值推动多学科研究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敦煌不止有壁画,藏经洞文献同样价值连城

罗华庆说,敦煌藏经洞的经书绝大多数都是宗教文献,以佛教的经、律、论即“三藏”以及佛经目录为主,其中大多有传世本,也有一些未曾传世的佛教文献。另外也保存了不少关于三阶教、敦煌禅宗和道教典籍,可据以还原敦煌早期宗教历史的面貌。

但是藏经洞中的世俗文献,其数量虽少,但学术价值却极高。这些世俗文献以其内容广博、材料稀见闻名于世,推进了中世纪中国和中亚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字学、民族学、宗教学、地理学和科技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

这些文献中有非常珍贵的古写本,可用于校勘。还有不少佚失千年以上的古书以及大量的官私档案文书,是研究中古历史、社会生活、风习民俗、寺院经济等的第一手资料,也使人们对唐代法令及其在古代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获得了全新的认识。“比如文献里面就有唐朝时期的账本,通过这些账本,就可以了解唐朝人是怎么做生意的。”罗华庆说。

特别是842年之后的归义军政权时期,敦煌藏经阁文献更是起到了弥补正史不足的作用。由于归义军政权的相对独立性,所以官方史书对这段历史记载颇少。“而敦煌文献里却对归义军政权从兴起到衰落有完整的记载,填补了官方正史的空白。”罗华庆说。

敦煌文献还保存了70多种医药典籍。其中《新修本草》具有独特价值,为后世辨正药物基原提供依据。虽然敦煌写本《新修本草》为断篇残帙,但为现存最早传本,仍然弥足珍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