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成都高新区将大力推广“中水+湿地” 建设模式,着力构建现代生态城市本底,着力打造低碳之城、宜居宜业之城。
春风吹拂下,位于成都市元华路以西、三环路两侧的成都高新区肖家河中水湿地荡漾在各种水生植物之中,风车草、香根草、芦苇、美人蕉、蜘蛛兰连绵成片,铺陈出150亩的美丽景观。如此生机勃勃的一片大型湿地,很难将其与臭气熏天的污水联系在一起,但负责这一湿地项目建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片绿意盎然、生态系统完善的湿地实际是由中水处理而建成的人工湿地。
中水是介于上水(自来水)与下水(污水)间的水体,包括污水处理后达到污水厂排放标准一级A标及自然状态下未经处理的河道流水。中水虽然不能饮用,但用于湿地建设却是“宝物”。
在每日产生大量生活废水的城市中,如能将中水利用和湿地建设结合起来,不仅能在中水处理中减少城市废水污染,节省优质水源(自来水),还能通过中水湿地建设,营造公园、湖泊和护城河等观赏性景观,有效增加湿地面积,构建现代生态城市本底。
“随着近年来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基数大,区域受纳污河流径流量有限等因素影响,水环境质量需要持续改善。”成都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提高区域水环境容量,打造水系绿地链,成都高新区已启动“碧水”行动,大力推行中水湿地建设,推进街道小流域等河流水系生态廊道及水岸景观建设,努力打造具有高新特色的最佳人居环境和最佳投资创业环境。
目前,成都高新区除已获得“国家污染减排试点示范项目”等多项荣誉的肖家河中水湿地,还在着手推进洗瓦堰水系绿地链上的中和湿地建设和新川创新科技园中水湿地建设。
“中和湿地占地约3000亩,是成都高新南区目前最大的生态湿地项目,将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发挥生态功能,同时让它兼备科普、文化、休闲功能。”成都高投建设公司景观工程师陈刚说,中和湿地定位为“雀鸟栖息的生态湿地、轻桡碧波的感官公园”,建设完成后的绿地率将达到90%,通过水系完善、植被覆盖,吸引并留住鸟类、蝶类、鱼类等动物,完善生物多样性,构建起绿色生态圈。
“以水串园,生态映绿”,中和湿地以一条新开排洪渠作为园区水系主脉,串联起洗瓦堰、湿地水系、景观湖区水系支脉。根据地形条件、生态基础等因素,形成了森林浅丘、净化湿地、体验湿地、邻里花园、碧湖草坪五大特色主题园区。
同样应用了中水处理技术的新川之心中央公园,位于新川创新科技园核心区域,以阴阳哲学、张大千的水墨山水和四川的林盘聚落为设计灵感,通过空中花园、灵动水系和智慧园区三大元素,通过蓝绿廊道辐射,将整个10平方公里园区纳入到一个公园体系中,形成“园中城”的整体格局。其中,东区结合现状林盘地形特征,体现中国园林特色,引导了园区最主要的风廊、水廊。园中,自然界的各种类型水形态得以模拟再现,可让游客在游园时更加真实地回归自然。
同在成都高新区,已建成开放的锦城湖、桂溪生态公园也均有中水处理循环利用和“海绵城市”等生态理念的应用。在这些园区、景区的水系建设上,设计师根据水岸的不同条件和需求,划分出景观湿地、农耕湿地、湖区湿地等多种生态类型,各自采用不同的水生、湿生植物,力求景观的丰富性、多样性,并为鸟类、爬行类、昆虫类提供不同的栖息环境。碧水游鱼、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在这里生动呈现。
按照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方案,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环城生态区总用地面积约10.89平方公里,总投资达218亿元。“在环城生态区建设中,我们始终以构建完善的生态植物群落、形成稳定的生态循环系统作为主要的建设目标。”成都高新区环城生态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成都高新区从水系、植被等多层面实施生态建设,将把环城生态区打造成为鸟类、鱼类、水生植物的共同乐园,营造出具有高新特色的最佳人居与创业环境,为成都打造出一批如桂溪生态公园、锦城湖一样的宜居宜业生态名片。(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