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的大禹原来是四川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5-23 10:47:37
分享

治水的大禹原来是四川人?

四川汶川的大禹雕像(图据网络)

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传说,在“三皇五帝”中的尧、舜时代,中原大地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大禹率领民众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花费十三年时间,终于完成治水大业。因为治水的功绩,大禹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建立了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

大禹治水的本事从何而来?大禹是如何成长为治水能手的?挖掘这些背后的故事,历史学家发现,大禹是四川人,而且正因为他长期生活在水患频发的四川,在这里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因此才在治理中原水患时展示出了过人的本领,受到万民拥戴。

司马迁的《史记·六国年表》、杨雄的《蜀王本纪》和《三国志·蜀志》载秦宓论蜀本纪均指出,禹生于石纽,兴于西羌。但这一说法后世多有争论,因为夏族活动的中心地带是在以嵩山为中心的河洛伊三川地带,为何夏禹会出生在西蜀,他在西蜀又有哪些经历?

据巴蜀文化首席专家、著名历史学家谭继和考证,禹生于石纽的传说,是羌人白石崇拜的表现。西羌是崇石的民族,《华阳国志》记载羌人视石纽为大禹禁地加以崇拜。时至今日,在四川龙池、理县、北川、汶川等地仍流传着大禹与石纽刳儿坪的传说,在这些县境内都产生了以石为标志的夏禹崇拜。

古羌人最早的居住地是在甘青高原地区,后南下至岷山区域,与那里的原住民——古蜀部族大战,获得胜利并控制了一定的区域,这段事件在羌族的民间史诗《羌戈大战》中有所体现。据传戈人是土著蜀人,以纵目为特征。戈氏即斟戈氏,戈与灌一音之转,故《世本》说,“戈氏即斟灌氏”,有可能就是第二代蜀王柏灌。灌族即戈族,有可能在与羌人交手失败之后,戈族臣服于羌族,成为夏部族的联盟部族之一。

禹的妻子是涂山氏。据谭继和考证,涂山一说为渎山,即岷山,古又称为蜀山。禹娶涂山氏女,说明作为西羌人的夏禹部族与蜀土著涂山氏即蜀山氏的联盟的形成。这一联盟延续了很长时间,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夏桀就娶了岷山之二女琬和琰。

与古蜀部族之间的斗争结束了,生存之地有了,但生存环境还需要治理,克服和避免水(岷江)患是解决立足问题的根本。大禹在前人的经验上创造出自己的一套方案,他的治水包含治山和治水两项内容:治山的办法是“随山刊木”(《尚书·禹贡》),“随山之势,相其便宜,斩木通道以治之”(《书经集传》“夏书”),确定山居地形和水的流向;治水,是“决川浚浍”(《尚书·皋陶谟》),“尽力于沟洫”(《论语》),是疏浚河道。导山是导水的准备,岷山是大禹最先的治水之地,随山刊木,疏导岷江,分别其支流,叫做“别为沱”,这种办法和经验不仅使治水成效显著,而且也使他成为山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第一人。后来,随着夏部族由西蜀向东迁往中原,夏禹治水的方法也引入到了中原。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夏禹部族离开原来的居住地?是战争,还是天灾,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在中原腹地遇到了超级大洪水,大禹的治水经验与能力得以发挥关键作用,此时的他成为一个史诗级的英雄人物,不仅使民众解脱于水患之苦,也使夏禹部族获得了自身发展的良好时机和条件,并最终建立了夏朝。

大禹兴于西羌,夏朝盛于河洛,夏人亡于东夷。置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来看大禹文化,它的源头在西蜀,它的成功在河洛,它东传江浙,甚至于日本。后来的历史,多遵循西兴东渐这一规律。秦人因征服巴蜀而兴,以巴蜀为基地统一了全国;巴蜀汉中成全了刘邦而统一天下;赵匡胤是征蜀以后,而统一长江流域。历史上,不少朝代是以巴蜀为开国基地而向东发展,统一全国的。

参考文献:《巴蜀文化辨思集》《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四川卷》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