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乡亲 雅安一农户养殖娃娃鱼成了扶贫“金娃娃”

作者:杨涛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7-05-23 14:27:00
分享

反哺乡亲 雅安一农户养殖娃娃鱼成了扶贫“金娃娃”

  许尚强展示他养殖的娃娃鱼。

人物名片

许尚强,四川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白马村人。当过货车司机,做过小生意,修农家乐搞旅游接待至今。1992年开始进行水产品养殖,2009年尝试进行娃娃鱼人工培育。2008年作为志愿者前往汉旺地震灾区抗震救灾,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已是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仅养殖一项,每年为6家贫困户平均增收2000多元。

雅安市上里镇白马村,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4·20”芦山地震后,当地党委政府紧抓灾后重建发展机遇,改建公路、发展旅游接待。自全面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上里镇充分发挥养殖产业见效快、促农增收明显的优势,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全力助力精准扶贫。截至2016年底,上里镇白马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就在娃娃鱼从陇西河天然水域消失20多年后,许尚强通过人工养殖,让这种两栖爬行动物重现生机。这是娃娃鱼的回归,也是许尚强个人的回归。今年53岁的许尚强,当过货车司机,返乡办起娃娃鱼养殖合作社,建起农家乐搞旅游接待。他靠辛勤劳动发家致富,又反哺乡里,利用技术优势带领乡亲们脱贫。

返乡创业 放弃冒险的拉货生意

上里镇白马村,发源于天台山的陇西河从这里流过。在南方丝绸之路上,上里镇一直是这条古道的重要驿站。

许尚强就是听着古道上的奇闻异事长大的。“父亲经常去邛崃那边赶场做生意,天不亮就走,天黑才回来。”父亲背来山货,也带回讲不完的故事。

许尚强比父辈走得更远。高中毕业后,家里贷款1万多元,给他买了辆货车拉货。几年时间,许尚强目睹了几次重大车祸,伤亡人员中就有自己儿时的伙伴。

“跑车太危险了,要想个其他安稳的赚钱门道。”1992年,有些积蓄的许尚强在家修建鱼池,买了很多鲤鱼、草鱼,开始搞起水产养殖。

一波三折 养殖娃娃鱼遭遇“坏蛋”

2009年,人工养殖的娃娃鱼行情不错,许尚强花了3万多元从合法渠道买回一对种鱼。“我养了那么多年的鱼,都是水里的东西,养起来应该都差不多吧?”

池子是照着别人家的来修建,喂的也是一样的小鱼小虾。一切看起来很顺利,经过自然繁育,2010年首批娃娃鱼产卵了。20多天过去了,蛋没有变化,他告诉自己说再等等,又过了20多天,还是没有动静。他急着问专家,专家说可能孵化失败,许尚强有点不相信。他打着手电筒对着鱼蛋照了又照,胚胎部分已经发白,蛋真的成了“坏蛋”。

“那段时间每天往外面丢40多个蛋,要是孵化成功,可以卖2万多元。心痛啊!”许尚强说。看着父亲难受,儿子坐不住了。“反正都要丢,还不如尝试一下。”按照网上查到的孵化技术,儿子尝试着将鱼蛋分离,“每100个蛋分离成一组,单独装箱,放在室内人工孵化。”儿子的办法居然成功了,一家人兴奋不已。到2012年,一窝娃娃鱼可以产2000多个蛋,成活率达到90%。

减少风险 成立合作社带乡亲致富

养殖业最怕天灾。2013年夏天,一场洪水突如其来,位于两条小河交汇处的许尚强家受灾严重,“河水倒灌,水位瞬间涨到一人多高。”顾不得四处飘落的家具家电,许尚强第一时间去转移娃娃鱼,可惜鱼苗还是被冲走一大半,事后核算,损失100多万元。

“养殖业要增加抗风险能力,必须成立合作社。”洪灾后,在当地政府协助下,许尚强的娃娃鱼养殖合作社成立。有科研院所的专家指导,许尚强心里更有底了。

“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村里还有贫困的乡亲,我是共产党员,又有技术,更应该拉他们一把。”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许尚强被派往德阳汉旺抗震救灾。“临走的时候,我还担心自己家人没人管,回来发现,从救灾帐篷到生活物资,其他在家的党员已经把家里安排得妥妥当当。”

合作社也成为上里镇的脱贫产业示范基地。白马村张列巧一家,丈夫因病不能参与重体力劳动,两个孩子还在念书,生活压力大。当地党委政府不仅为张列巧家介绍了工作岗位,还利用扶贫基金为她家修建了鱼池。“合作社给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和鱼苗,鱼苗成熟后,我们再以市场价回购。”许尚强说。

上里镇镇党委书记邓斐彧说,精准扶贫,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许尚强的合作社,覆盖了15户村民,其中贫困户6户,“贫困户在不用投入资金的情况下,就可以参与合作社经营,仅娃娃鱼养殖一项,每年为贫困家庭增收2000多元,目前他们已经全部脱贫。”邓斐彧说。(记者 杨涛 摄影报道)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