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工作上门 甘孜下依村“第一书记”夜访藏寨贫困户

作者:徐登林 来源:四川在线
2017-06-07 08:51:25
分享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徐登林)“不好意思,这么晚来打搅,给你们添麻烦了。”6月6日晚7时许,在甘孜州理塘县甲洼镇下依村,“第一书记”杨良一走进藏寨贫困户土登向巴家,没忘记给主人致歉。

“啊啵啵,欢迎呵。”土登向巴的女儿阿珠用并不流利的汉语热情地招呼客人们到二楼客厅就座。

甲洼镇下依村,位于理塘县高原腹地,海拔3600米左右,属半农半牧区,该村52户、229人,其中,贫困户20户、77人,2015年底被认定为贫困村。今年,下依村是理塘县的贫困村退出村。

村民要脱贫,就业是关键。由甘孜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账户管理及关系转移科科长任上下派到下依村作“第一书记”的杨良深知这个道理。通过反复摸底,杨良了解到,下依村20户贫困户中,目前有13人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

今年3月7日,杨良组织下依村13名有就业愿望的贫困群众参加了在泸定县举行的甘孜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由于贫困群众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技能缺乏,仅有两人被招聘单位选中。”杨良说,但就是这两人,到四川恒创特种纤维有限公司只上了两天班就回来了。

“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还是就近上班比较好。”这是上班两天的村民郎介正呷给杨良反馈的“有价值”信息。

从此,在近处给贫困村民找工作就成了杨良特别上心的事。6月5日,杨良从甲洼镇镇长处获得信息,镇上的企业——理塘县玛吉阿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最近的大棚蔬菜番茄、黄瓜、茄子等快成熟,需要招人采摘。

6月6日下午,杨良约见了玛吉阿米公司总经理王凤鸣,并死缠烂打地说服对方,帮助下依村解决两个贫困家庭就业,并谈妥了工作时间和待遇。

虽然心里很急切,但因为正值虫草采挖季节,村寨里80%左右的人白天都在山上,杨良挨到晚上6点才从自己临时驻地——村党群服务中心出发,送工作到目标贫困户家里。

杨良走访的第一家贫困户就是土登向巴家。土登向巴家9口人,土登向巴夫妻俩今年都已年过八旬,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仅女儿阿珠和女婿降央曲批,其他家庭成员要么有病,要么念书。

当天晚上,土登向巴夫妻俩、女儿阿珠和两个孙子在家。阿珠把客人安顿在客厅,就搀扶着年迈的父母到客厅与客人见面。她的两个孩子在客厅的一旁看电视。阿珠向杨良介绍,坐在客厅地上看电视的二儿子患上了外伤性癫痫,两个月前到省人民医院做手术,花了6万多元,已经按政策报销了大部分医药费。“还可不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再报销些?”对于阿珠提出的这个问题,杨良说,等第二天咨询下相关政策再回复。

这果然是一个贫困家庭。在客厅的长桌上,空无一物,没有在一般藏族家庭常见的糖果、饮料、牛肉干等招待客人的丰盛食品。客厅墙壁也没有金碧辉煌的藏式风格的装饰,只有烟熏火燎后的厚厚灰迹。

“我来主要是向你们推荐一个工作,镇上的玛吉阿米公司需要人去采摘、浇水、去衩等,活儿不太累,每天都有事,一天工钱80元。”杨良给土登向巴建议,女儿阿珠在镇上已有一份扫地的公益性岗位,这个工作就给女婿降央曲批。

对于土登向巴一家听不明白的地方,与杨良同行的朋友丁真就客串起翻译。

土登向巴高兴地说:“好啊,再等半月,虫草采挖就结束了,降央曲批反正也没其他重要事,就让他去公司。”

“去公司工作,挣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技术,以后可以自己种。”杨良说,从长远考虑,每个家庭都应该至少有一个可持续增收的项目。

土登向巴的妻子特别赞同杨良的话。她说:“降央曲批身体清瘦,眼睛也不太好,干重活向来不行,挖虫草、采松茸样样都比不了别人,让他学点技术是对了的。”

杨良又将王凤鸣下午特别叮嘱的话转达给了阿珠:“到公司上班,一定要听众管理,按时上工和收工,不要跟管理人员吵嘴打架。”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家降央曲批一直都懂事听话。”土登向巴说。

“他这几天在很远的山上采虫草,晚上就在山上吃住,也没回来。”阿珠说,等丈夫回来了,由他自己决定去不去公司上班。

“那好吧,待降央曲批回来了,你们第一时间把决定告诉我。”杨良起身向土登向巴告别。“卡卓(藏语谢谢),卡卓。”将杨良送下楼时,土登向巴不住地说着感谢话。

从土登向巴家出来,已是晚上9时许,纵然高原的太阳在这个季节落山很晚,但此时远处的高山只剩下黑乎乎的轮廓,近处甲洼河边的德格柳在寒冷的夜风中倒来倒去,如一幅模糊的剪影。

杨良裹紧身上的厚布夹克,迎着尖利的狗吠声,消失在寨子深处。他还要上贫困户崩鲁正呷家,把工作推荐给他儿子。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