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铎声阵阵》亮相中国戏剧节 正宗川味故事唱响“塞上江南”

作者:余如波 来源:四川在线
2017-06-26 22:41:54
分享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余如波 文/图)LED屏幕上,一叶轻舟披红挂彩,由远及近,化作一顶花轿。喜庆的唢呐声中,一队着红衣、穿绣花小鞋的姑娘缓步而出,簇拥着花轿中的新娘……

一路向北,川剧锣鼓声动“塞上江南”。6月26日晚,作为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参演剧目,由四川省川剧院打造的新编现代川剧《铎声阵阵》亮相银川宁夏大剧院,为观众演绎了一段延续约40年、富有川北民俗文化风味的悲欢离合。

《铎声阵阵》亮相中国戏剧节 正宗川味故事唱响“塞上江南”

《铎声阵阵》亮相中国戏剧节 正宗川味故事唱响“塞上江南”

艺术不分地域,四川风味打动西北戏迷

“铎声急,铎声响,铎声催促到祠堂。铎声怪,声不畅,听起让人心发慌……”舞台大幕拉开,阵阵急促的铎声响起,川北嘉陵江畔里镇李氏族人聚集到宗祠,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要紧事……《铎声阵阵》开场,一个悬念就吊起了观众胃口。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铎声阵阵》的故事在舞台上次第展开,剧中人物命运起伏不定令观众唏嘘不已。民国时期川北嘉陵江边的里镇,葛来凤力劝因循守旧的丈夫到成都闯荡,不料丈夫误入军队后性情大变,成了嗜血成性的小军阀。后来,她又鼓励儿子李长山参加抗战,后者荣归家乡之后为避免兄弟相残,最终选择饮弹自尽。

尽管《铎声阵阵》充满浓郁的四川特色,现场观众却依然深受打动。“故事发生在大变革时期,两代人不同的性格和遭遇,导致了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崔光丽演绎的大脚母亲尤为感人,这是一出故事出奇、性格鲜明、好看好听的大戏。”戏迷苏丽萍说。

不少观众第一次看川剧,他们被充满四川风味的演出深深吸引。“川剧音乐实在是太棒了,每次剧情或者人物情绪发生变化,锣鼓声都能配合得恰到好处。”银川市民李立平对剧中幽默的唱词同样印象深刻,“整场演出都在笑声中度过”。

《铎声阵阵》亮相中国戏剧节 正宗川味故事唱响“塞上江南”

《铎声阵阵》亮相中国戏剧节 正宗川味故事唱响“塞上江南”

  9段童谣唱响舞台,40年跨度“无缝衔接”

“李天开,傻戳戳,娶个婆娘是大脚。走起路来‘哔啵啰’,骇得天开‘神壳壳’……”《铎声阵阵》演出过程中,每到时空转换之时,总有7个十来岁的孩子反复出现,念诵出各种令人忍俊不禁的童谣,这也成为该剧演出中的一大特色。

说到剧中9段童谣的由来,还得从《铎声阵阵》的改编讲起。

原来,该剧根据南充作家李一清长篇小说《木铎》改编,原著叙事从清朝康熙年间起笔,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之后。“小说历史跨度很大,舞台剧没有时间和空间娓娓道来。”编剧郑瑞林认为,必须汲取观照当下意义的篇章来进行创作,于是选取了从民国初年葛来凤嫁到李家开始,一直到1949年解放前夕近40年历史进行改编。

尽管剧情已高度浓缩,仍涉及民国建立、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主创团队别出心裁地借助儿歌进行过渡,不仅小演员们的天真烂漫令人动容,还展现了川北码头的民风民俗。“通过儿童的视角完成历史的跨度,这样才能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进行近40年的历史演绎。”郑瑞林说,《铎声阵阵》对主要角色个体形象的塑造,以及群演展现出的活泼、诙谐、幽默,都表现了四川人乐观、豁达的性格。

“残酷导演”再出手,让演员“忘记”如何演戏

《铎声阵阵》是继十多年前的《易胆大》之后,著名戏剧导演查明哲再度与省川剧院合作。此次执导,他再次展现出自己“残酷导演”的一面。

查明哲的“残酷”,一方面在于其大量作品拷问人性,揭示其发人深省的一面。“我有个很明确的观点,戏剧最高的价值就是人文关怀:对人类价值的终极追求,对人类出路的苦苦探索,对人性缺陷的不断开掘。”他表示,《铎声阵阵》以铎声为形象种子,传递了社会虽曾历经磨难,美好的人性和传统仍会被一代代继承和传扬的信仰。

对于《铎声阵阵》的舞台创作,查明哲同样有着近乎“残酷”的要求,该剧女主角、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崔光丽深有体会。“葛来凤这个角色,如果按照戏曲的行当来讲,少女时期是小花旦,中间部分是大花旦带青衣,最后结尾是老旦。”然而刚开始排戏时,崔光丽却怎么也达不到导演的要求,“不晓得该咋个演了”。

“查导最大的本事和特点,就是能把话剧元素很好地融入到戏曲,来帮助塑造人物。”在查明哲指导下,崔光丽终于学会放下自我,全身心地去体验、塑造角色。“我把原著小说看了3遍,非常感动,我觉得葛来凤这个女人太伟大了。排戏过程中,我几乎每天都在掉泪,我要把这种感动呈现给观众,让观众知道这部戏的内涵。”

(本报银川6月26日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