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智能交通管理水平,增强路网资源使用效率,图为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指挥中心。
“成都治堵十条”已经正式出台,通过“成都治堵十条”,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对普通市民来说又意味着什么?6月26日,记者采访了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成都治堵十条”贯穿了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智慧治理、精准治理的要求,将从“城市病”源头治理、增强城市交通承载能力、提升全民文明交通素质三个方面带来变化。
“城市病”源头治理
2022年全面建成智慧交通体系
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智慧治堵、工程治堵、依法治堵”为路径,遵循“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的思路,对“城市病”进行源头治理。
“我们将精细优化城市交通组织设计,科学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提升路网资源使用效率。深挖道路通行潜力。以‘绣花’功夫推进路权科学分配,不断推出新的‘路口提效、路段提速、路网扩能’交通组织措施。”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联合市建委、市规划局等部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科学引导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疏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为“科学治堵”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017年,深化智能交通系统二期工程建设,提升智能交通管理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对科学治堵的信心和获得感。2022年,全面建成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增强城市交通承载能力
加速成网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相关部门联手着力构建快速轨道交通、地面常规公交和城市慢行绿色交通体系,大力推进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2017年,实施街巷加密成网行动,疏通改造拥堵节点。
推动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按每年地铁新开工项目2个以上、投入运营项目2个以上的速度,持续提升轨道交通成网运营服务水平,确保至2022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以上,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65%以上。
提升常规公交服务水平。动态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布局,强化公交地铁换乘接驳,加快新增用地公交场站建设,重点加强新建城区公交服务覆盖。2017年,开通运营金凤凰大道BRT快速公交,新开及调整公交线路40条以上,新增公交延时服务线路10条以上。
提升全民文明交通素质
依法严管宣传教育 减少因乱致堵
“提升全民文明交通素质也是重要内容,通过依法严管和宣传教育,确保交通违法明显减少。”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城区及各区(市)县主城区机动车违法率控制在2%以下,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率控制在10%以下,最大限度减少因乱致堵。
通过优化交通组织和精准疏导管控,提升路网通行效率,确保中心城区主干道高峰平均车速不低于15公里/小时,城市快速路平均车速不低于40公里/小时,公交专用道公交车速不低于18公里/小时。早晚高峰时间可控。通过调控出行需求和倡导绿色出行,推动市民逐步转变出行方式,降低车辆使用强度,确保中心城区早晚高峰持续时间控制在100分钟以内。(记者 何良 摄影 刘阳)
市民反响
教育机构从业人员张丽文:
打造严管示范街 为文明交通树模范
因为每天上班都要开车,张丽文对成都交通的变化可谓深有感触。越来越顺畅,越来越方便,是她现在开车出门的最大感受。对于这次推出的治堵“十大行动”,张丽文认为针对性很强,“比如打造严管示范街就非常好,这相当于为成都打造交通文明模范,不但切实方便了群众出行,也有利于带动整个城市交通环境的改善。”
此外,她认为现在共享单车使用率很高,低碳出行已经成为了大家的习惯。在这种背景下,方案提出科学施划泊位、规范共享单车停放,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比如在地铁站等人流量大的区域,好的规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市民使用,同时也不会影响周围的交通秩序。”
杂志社美术编辑樊涤霏:
交通管理实现互联网+
交通参与者从中受益
每天出门,樊涤霏都习惯使用百度地图导航,这已经成为了她的交通习惯,“尤其是成都交警与百度地图开展合作以来,各种服务变得更便民、更贴心了!”她说,看到治堵“十大行动”后,她对其中加强大数据融合、建设城市“交通大脑”的方案非常关注,“现在很多事情都讲究互联网+,交通管理自然也不例外,现在成都已经在这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未来的发展也值得大家期待!”
她认为,方案中提到了实现交通数据资源交互共享,到2021年,还要实现中心城区所有道路智能交通设施全覆盖,这都是非常符合成都实际的,“我相信到那个时候,市民的交通出行肯定会变得更加方便!”(记者 杨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