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论道 大伽解析热词:都市现代农业怎样为成都所用

作者:张红霞 来源:四川在线
2017-07-01 12:09:53
分享

蓉城论道 大伽解析热词:都市现代农业怎样为成都所用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张红霞)都市现代农业源起何方?怎样广为借鉴,为成都所用?

6月30日,在第二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都)高峰论坛上,成都目前正在推进的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引人注目,怎样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专家学者畅所欲言。

起源:体现城乡互动的特殊形态

上海交通大学都市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周培对都市现代农业研究颇深,他介绍道——

都市现代农业理论来自于19世纪末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后来发展到德国市民农园,包括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也有了一些典型的形态,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主导型,以欧洲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主导型,以日本为代表的经济、文化、生态综合型的都市农业形态,已经成为城市形态和功能不可或缺组成的载体,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体现城乡互动的特殊形态农业类型。

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现状,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都有所推动,都市农业在中国发展非常迅猛,解决基本市民农产品的供给,并且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县地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0个百分点,农机、农业生产作业化水平也高出全国平均8个百分点。

都市农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在2012年国务院推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把我国农业分成三个板块:特色农产品、优势农产品、大城市郊区。大城市郊区发展都市农业,27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4个直辖市,在这个规划之内。我们也召开了很多都市农业工作会议,第一次在上海,第二次在成都,第三次在北京。

有很多人问我到底什么叫都市农业,我们也做了一些系统性的研究考虑,我们把都市农业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特色,认为有4个指向:城市农产品保障供给、城市生态保育、城市生活品质、提升社会安全稳定,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的局面。

中国的都市农业现在有很大的特色,今天谈的三产融合,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们是什么关系呢?都市地区最大的特征就是人口密度高,环境压力大,资源也非常脆弱,农业在这些地区最重要的功能是生鲜农产品供给。其次,就是对生活功能需求比较高,还有生态功能的需求也非常迫切,都市农业为三产融合的实现也提供了外在比较充分的条件,是体现三产融合的重要载体。

实践:在田野中建造自己的家园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处长陈丽芬到了农博会,先巡馆一圈,印象良好,在演讲时说:成都的品牌挖掘做得非常好,比如蒲江的猕猴桃、金堂的丑柑,作为都市农业的产品代表,走出了四川,下一步就是要走出国门。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金祥透露,中国农科院和成都市要在天府新区共建国家农业科技中心,积极探索都市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径与模式,核心区占地300-500亩,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是2000-3000亩。创立四个平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平台、海外农业合作平台。目前,初步拟定了10个研发单元,中国农科院准备在这里建5-10个院士工作站,另外与当地联合建立20-30个研发团队。

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住建部美丽乡村评审专家马清远远道而来,他对美丽乡村建设有独到见解,曾著述专著《创意/乡村》,也曾在国内打造多个美丽乡村示范项目。

他认为,田野是家园的发源地,一切农村工作都应该顺应土地意图,在田野中建造自己的家园。实际上就是把文化跟自然连接起来,而这个连接体就是农业,用农业的智慧把文化跟自然连接起来。同时,要引进多元的文化,甚至是国际的文化,使乡村旅游和产品国际化。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