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新征程 成都产业发展将实现城市能级的提升

来源:成都日报
2017-07-04 16:05:00
分享

新起点新征程 成都产业发展将实现城市能级的提升

  广电计量检测(成都)有限公司实验人员正操作设备进行检测实验

7月2日召开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指出,坚持以产业新城为核心构建产业生态圈,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城市功能、经济地理和产业生态高度契合,实现聚集力更强、动力更充沛、溢出效应更明显的城市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新起点新征程下的成都产业发展不仅要实现产业规模、效益上的巨大突破,更重要的是实现驱动要素、区域协作、组织模式等产业发展范式和形态的变革,通过产业领域的变革渗透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对外开放、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实现产、城、人共兴的城市形态,最终实现城市能级的提升。

《成都产业发展白皮书》中的成都市产业发展报告,从“发展阶段”“发展机遇”“发展优势”“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成都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思路。对此,专家会给出怎样的思考和建议?企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新机遇?

广电计量检测(成都)有限公司:

建设国内一流的 一站式计量检测与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电磁兼容检查室、飞机供电特性检测室、电波暗室……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广电计量检测(成都)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的EMC实验室中看到,这里不仅设备十分先进,种类也很齐全,相关检测基本都能办到。该公司总经理曾永介绍,这里的实验室也是全国包括广州总部在内的五大EMC实验室之一,是广电计量电磁兼容中心在西南的重要布局,将有力提升区域工业产品的检测能力,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此外,成都公司将建设成为西南区域总部,这也是在成都设立EMC实验室的原因。

谈及成都产业发展的前景,曾永认为,成都将重点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汽车制造五大支柱产业的消息让他们充满了干劲,这都和他们公司的主要业务息息相关。“当初在西南地区先后考察了几座城市,其间被成都这座城的包容、创新、开放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所吸引,最终落户成都。从2015年来到这里,政府对我们一直非常支持,这里有着十分开放的政策和公平的竞争环境,政务服务也很到位,我们十分满意。”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该公司在现有计量检测能力基础上,投资2800万元,通过采购配置行业先进设备106套,增加公司食品检测能力、环保检测能力和电磁兼容检测能力,进一步扩大检测实验室的产能。截至目前,拥有设备总数381台/套,固定资产总值3847万元,主要设备包括:10吨推力振动台、三综合试验箱、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3吨推力振动台、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箱等大型仪器设备。

“我们将牢牢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在成都发展壮大,我相信,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进步,成都广电计量将建设成为一个‘立足成都、面向四川、辐射西南’的国内一流的一站式计量检测与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成为西南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

成都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姚毅:

产业和城市功能之间耦合发展至关重要

“成都正处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成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正发生深刻变化。”成都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姚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为成都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集群化、融合化、垂直化、生态化等产业发展新趋势日益凸显,科技创新的高强度、网络化、全链条以及创新创业的大众化正当其时;尤其是成都正处于由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升级的历史新阶段,产业和城市功能之间的互动调整、新旧更替、动态提升的耦合发展至关重要。

“刚刚闭幕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指出,面对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步入新阶段的大背景,成都要赢得未来发展,站稳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积蓄冲刺世界城市的能量,必须依赖产业实力的不断壮大。”姚毅说,在产业选择上,要强调产业发展对于成都“五中心一枢纽”的城市功能支撑。“产业是城市的支柱、经济的命脉,城市的功能升级有赖于强有力的城市产业支撑。在成都由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升级的历史新阶段,城市产业结构需要进行科学谋划和相机调整。”

成都市产业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产业发展目标,通过五年努力,全市基本构建起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核心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产业生态圈、生活服务圈、创新业态圈、企业协作圈,实现三次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形成城市功能、城市空间与产业体系协调互哺的发展新格局。“强调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姚毅表示,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要与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相适应,同时要综合考虑区域的要素禀赋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释放产城融合、产产联动、产研协同的经济社会效益。

姚毅表示,激活生产要素的增长潜力、推进生产要素的高端化转型,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推动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着力矫正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背离规律、难以持续的问题,积极培育技术、信息、管理等效率型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记者 王雪钰 常斐 文豪 摄影 胡大田)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