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明家庭|冯仕权:"先大家后小家"已成家训传承

作者:张立东 来源:四川在线
2017-07-05 20:20:23
分享

四川文明家庭|冯仕权: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张立东 文图)7月5日上午,阵雨突至,让成都彭州市升平镇广圣村的村民们有些猝不及防,七八个村民挤在村里小卖部的屋檐下避雨。

“请问,冯仕权家怎么走?”车行至此,记者向村民们打听。

“广圣好人哇,他家还有一公里多,我带你去嘛。”说罢,向继和上车,带记者一同前往。

边指路,向继和边介绍他认识的冯仕权,给敬老院送肥猪、帮助村民……“我去年才送外面回来,算是认识他家时间最短的。他可是我们村的好人。”向继和说,这些年,他一直在外打工,村里的事情过问的不多。

“挂牌子的这家就是。”向继和手指的这家,门口挂着写有“彭州市圣兴十二生猪养殖家庭农场”的竖牌。

冯仕权正和妻子陈桂群在猪圈里忙碌,准备饲料、防疫监测、清理圈舍,饲养180多头猪要耗去老两口一天大部分时间。

我也没做啥子大事,党和政府就给了这么高的荣誉。”说话时,冯仕权搓着手,显得有些局促,他们家今年5月被评为四川省第一届文明家庭,在村里,冯仕权也被称为“广圣好人”。

四川文明家庭|冯仕权:

不论自己穷富 他都热衷助人

2013年的重阳节,冯仕权通过村委会联系向升平镇敬老院捐赠了2头大肥猪,这一举动,在村里成为美谈,到去年重阳节,他已送了8头猪,价值2万元左右。

“我父亲在世就常讲,先大家后小家。我也是这样给娃娃些讲的。”冯仕权介绍,他父亲在世时热衷助人为乐,1953年阿坝地区和平解放时,他的父亲曾义务支前。在上世纪60年代,尽管生活困难,也要挪出口粮接济同村人。

“人人都要老,现在父亲不在了,我这份孝心就给敬老院的老人。”冯仕权说。

2002年,因修紫坪铺水库,冯仕权家作为搬迁安置移民在广圣村落户。“那时他家里穷,带着4个娃娃,最大的才19岁,可以说一穷二白。”广圣村妇女主任刘世秀还记得,当时村两委都为他们家捏把汗:这么重的负担,这个家能有起色吗?

“农民嘛,要勤劳。要不过不好日子。”冯仕权和妻子一起,起早贪黑,靠着勤劳双手,种蔬菜、养鸡鸭,2008年开始养猪,并把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是远近有名的养猪专业户。同时,两人还种着17亩地,基本都是两人自己劳作。

“不管是穷还是现在条件好了,他都热心帮助人。”广圣村12组组长吴思祥说,去年5月,看到组里的机耕道坏了,大家进出车子受影响,冯仕权主动花2000元买来了砂石,自己把坏损路面补好了。

“我和他家一起搬下来的,看我家困难,7年前,他主动提供猪崽,还教我咋个防疫,说等卖了钱再说还的事。”刘桂明说起这些,依然十分感动。靠着冯仕权家的帮助,刘桂明前两年就脱贫致富了。

“先大家后小家”已成家训

“家里也没给什么,就是让我们在外面要勤快,对人要诚实,要尊重别人,先大家后小家。”大儿子冯成叶说,后来,他和二弟、三弟在外面打工,干的是最苦的野外勘探工人,如今,他们都成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下面水电建设公司钻井队的机长。

机长是一台钻井设备的领头人,带七八个工人,要技术好、肯吃苦、人品好才能带得好队伍。“现在公司里一家三兄弟都是机长的就是我们。”说起这些,二儿子冯成伟有些自豪。这段时间,正值轮休,他和大哥都回到家休息,三弟冯成敏还在新疆的工地上忙着。四妹冯成蓉现在是若尔盖县班佑乡中心校的一名教师,月底也将回家看父母。

“家里穷,但是人好,肯吃苦,日子肯定差不了。”冯成叶的妻子王小娜说,2008年结婚,很多人觉得她应该找富裕人家,但她看准了这家的家风。如今,冯仕权家也是子女长大后少数没有分家的家庭。

“在农村,分家是个大事,各过各的,但是他们家团结。”刘世秀说,在村里开展工作,冯仕权家是村干部挂在嘴边的榜样。村里王学良家婆媳关系不好,刘世秀就用冯仕权家的事例规劝他们,现在,家庭变得和睦。

“有时候到镇上办事,冯仕权都要到院里来看看老人。”升平镇敬老院院长杨仁勇说,“老人们都喊他‘老冯’,大家都说,两头肥猪对农村人说不是小钱,说明他心里有老人。”在冯仕权的带动下,去年,石桥村的养殖户李芝蓉还给敬老院捐了4000元。

“我经常给娃娃讲,要学习身边榜样,要像冯大爷那样有爱心。”向继和的孩子向伟在升平镇初级中学读书,平时教育孩子他就用冯仕权家的事例。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