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打造五个千亿规模农业产业集群

作者:李秀明 尹沁彤 来源:成都商报
2017-07-13 14:18:00
分享

成都将打造五个千亿规模农业产业集群

  蒲江成佳茶园。记者 张直 摄

今年上半年,成都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5%

未来,成都计划培育五个千亿元规模的农业产业集群

“我们还提出打造20个产值上百亿的旗舰企业”

成都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已落地于温江区,力争3-5年,把园区建设为都市农业硅谷

12日,全省农业农村改革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在上午的分组会议上,全省6个市(州)、48个县(区、市)负责人作交流发言。成都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区首个发言城市,作了主题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发言。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成都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5%。未来,成都计划培育五个千亿元规模的农业产业集群。

成都介绍六方面改革经验

全市高标准农业占比超过60%

近年来,成都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增收和农村增绿。预计2017年上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5%。

成都从六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的改革经验。首先是构建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推动绿色农业基地建设。近年来成都深化推广“农业共营制”,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林场)+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等供营新模式,有力促进了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土地规模流转占比达到59.9%,绿色农业(林业)基地面积达到450万亩。

在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绿色农业科技引领方面。成都在全省率先组建现代农业创新创业联盟,建立1.5万平方米的现代农业“双创空间”和10个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吸引创新企业和创新团队65个、创业人员220人入驻。大规模推进改田改土,全市高标准农业占比超过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2%。

成都还着力构建经营主体培育体系,增强绿色农业带动能力。近年来,全市培育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92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4247家、持农业职业经理人9142人,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300亿元、乡村旅游总收入261亿元。在构建现代营销推广体系,深化绿色农业品牌创建方面,全市累计获得“三品一标”认证1261个、中国驰名商标27个。

成都还介绍了构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促进绿色农业品质提升方面的经验,通过全市、县、乡、村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全覆盖,实现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最后,成都介绍了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激活绿色农业发展动力的经验。成都在全国率先建设政保银企联动的“农贷通”平台,实现了融资供需对接、金融风险分担和信用信息共享,全市“两权”抵押融资额达到13.9亿元,通过“农贷通”平台实现农业融资27亿元。

成都着力打造

五个千亿规模的农业产业集群

市农委主任张俊国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这次大会,我认为不只是一次经验交流会,更会是一个总结会,会把十八大以来四川在农业农村改革领域的一些有益经验总结、提炼、推广开来,以支撑下一步的三农改革,为今后的工作作出谋划。”

张俊国介绍,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要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建设国家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城市。“成都正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的三次产业要协调发展,虽然农业在整个产业中占比不高,但是它发挥着三个重要的作用,一是为成都这样一座大都市提供农产品,保障供给,这是服务城市方面;二是服务市民,要在提供农产品之外,提供更多的农业产品,比如休闲观光、度假康养、农事体验等。第三方面,是成都40%左右的人口还生活在农村,他们的持续增收,关系着成都全面小康的程度。”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市委市政府对农业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张俊国认为,都市现代农业,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品牌化,品牌化的基础是标准化,而实际上,品牌化、标准化最重要的是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现在大家非常关心食品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离不开标准化、品牌化的生产,以及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严格监管。”在品牌化战略实施上,近年来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成立了区域公共品牌“天府源”,希望通过这个公共品牌让更多成都农产品更好品牌化发展。成都的“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要做到1400个,至少要接近全省总数的1/3,在全国也要走在前列。我们还将打造2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成都提出,农业领域的五个产业集群每个要达到千亿规模,五个产业涵盖:一是以新希望和通威为代表的饲料产业;二是休闲旅游产业,成都是农家乐的发源地,完全具备条件上千亿规模;三是川味调味品,以郫县豆瓣为代表的调味品,也是可以做到千亿元的;四是成都的蔬果和冷链物流产业,彭州蔬菜基地和相关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第五就是农村电商,这个行业也是有条件达到千亿水平的。

“我们还提出打造20个产值上百亿的旗舰企业,现在我们成都有两家全国农业十强企业,就是大家熟悉的新希望和通威,我们完全有条件在5年时间内打造出20个产值上百亿的农业企业。”张俊国介绍说。

成都现代农业的未来在哪儿

请关注这些产业、这些园区

在昨日举行的全省农业农村改革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上,成都分享了近年来全市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经验。那么,未来成都农业发展的方向在哪儿?日前发布的《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里,已经有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这六大产业是重点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实施“天府源”农业品牌战略,不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那么,成都在构筑都市现代新高地的征途中,要重点发展哪些农业产业?根据新近发布的成都产业白皮书,成都将农产品深加工、都市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森林康养、农产品物流和绿色种养这六大产业作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重点。

农产品深加工方面,成都将重点发展粮油、蔬菜、肉类、水果、茶叶、食用菌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突出以郫县豆瓣、新都泡菜等川菜调味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预计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000亿元,培育新上市农产品加工型企业5家。

都市休闲农业方面,成都将推动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由单一休闲向深度体验转变、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化、文创化、品牌化、连片化发展。把成都打造为世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目的地。

农村电商方面,成都将以健全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物流体系、服务平台和培育农村电商经营主体、电商人、电商品牌为重点。预计到2022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100%。

森林康养方面,成都将以提供生态产品为宗旨,保障绿色、环保、低碳优质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建成融旅游、休闲、医养、度假、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新理念。预计到2022年,全市将建成集中连片到现代林业产业基地280万亩,省级森林食品基地8个,森林康养基地50个。

农产品物流方面,成都将推动现代冷链物流、现代商贸、高端加工制造、配套服务等产业融合一体发展,形成完善的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体系。预计到2022年,全市将投入标准冷库仓储50万平方米以上,综合物流成本降低约40%。

绿色种养方面,成都将突出发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生态养殖和高端种业,着力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加快推动绿色种养业“全产业链”发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预计2022年,全市绿色有机农业面积达10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占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60%。

盘踞成都西面

多个重点产业园区助力“西控”

在产业白皮书的成都重点产业园区布局图上,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的盘踞之所一目了然,多个重点产业园区被标注在了成都西面。

在成都以产业为核心支撑城市功能的空间发展战略下,“西控”的城市功能是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而这项功能将通过大力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为支撑,其中景观农业、康养旅游、绿色食品等产业都将是“西控”重点支持的产业。

成都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已落地于温江区,面积约2.4万亩,力争3~5年,把园区建设为都市农业硅谷。未来,该园区将大力引进农业科技研发、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农业金融、信息、教育服务、创意休闲农业,对新获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获批建成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最高可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成都市蒲江县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面积为450.73平方公里。这个未来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将优先发展绿色有机种植、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农业信息化管理、农产品加工物流、农产品品牌营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等项目,并将依据蒲江县促进农业提升的相关规定,对科技成果运用、绿色有机基地建设等给予扶持。

成都崇州优质粮油产业园是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和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建设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10万亩菜粮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重点发展优质粮油、高端种业、稻田综合种养等种植业,精深加工业、物流业和“农业+旅游”。对行业领军企业投资主导产业项目,单个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500万元。

除了以上的园区,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邛崃绿色食品产业园及郫都中国川菜产业园等多个农业方面的重点产业园区,也都被标注在了成都重点产业园区布局图上的“西控”板块。

四川省各市州交流农业农村改革经验

农业,作为四川省的“金字招牌”,在昨日的全省农业农村改革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上,被四川各市州的代表们热烈讨论着。根据当地农业农村近几年来的改革发展,各地代表们分享了各自的成效和成功经验。

安岳:

让农民当股东

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以“种植柠檬”为特色产业的安岳,近几年来把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作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切入点。2016年,安岳全县472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元以上,其中30个行政村超过10万元。

安岳县代表介绍,政府在贫困村探索新路子,将涉农项目资金量化折算为股金,让农民当股东。这项举措,破解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资金的瓶颈——贫困群众缺钱发展企业,从而推动农民和集体抱团发展,有效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的潜力。

小金:

攻克技术

高原牦牛从“牧”到“养”

小金县经过探索实践,打破了“高原牦牛不适应圈养”的神话,走出了一条川西藏区传统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小金县代表介绍,养殖高原牦牛的传统方式,是“牧”。但放牧出栏周期长、生态破坏大,都是“牧”衍生出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小金县近年来召集了技术人员先后开展饲料调制、圈舍改造等试验20多次,又邀请专家进行数据测定和分析,最终总结出“4218”模式。经过按照该模式标准化建设圈舍、标准化养殖,并成立合作社鼓励周边群众入股养牦牛,高原牦牛出栏的周期缩短了2至3年,每头牦牛增收800至1200元。高原牦牛从“牧”到“养”的路子就这样走出来了。

广汉:

放活土地经营权

建设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

近年来,广汉市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努力建设全省一流的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被确定为四川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来政府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和‘三权分置’改革,鼓励采用土地流转、入股、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放活了土地经营权。”广汉市代表介绍,这些举措,让广汉市目前土地流转的总面积达到了14万亩,流转比例达42%。

他还介绍,坚持产地无害化也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的重点举措之一,通过大力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控技术以减少农业用量,产地环境既得到了保护、农田质量也得到了提升。“2016年,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共完成30个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了668.6公斤。”(记者 李秀明 尹沁彤)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