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更方便支付更简单 就诊方式在川悄然发生改变

作者:石小宏 来源:四川日报
2018-01-11 15:10:53
分享

看病更方便支付更简单 就诊方式在川悄然发生改变

南充市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阅片室里,医生远程会诊偏远地区乡镇医院传来的患者影像资料。 本报记者 李向雨 摄

B

数字化调配医疗资源,推动实现分级诊疗

2017年11月起,居民健康卡自助申办功能在健康四川网微信公众号上线,我省居民足不出户可在线申办健康卡。

在“互联网+”时代,群众看病有了多种选择。比如看儿科难,除了大力增加儿科医生、增设儿科外,“互联网+”成为新阵地。

去年3月23日,“宝宝快医”儿童医疗健康快捷服务微信平台上线,有效整合省内儿科医疗资源,构建“精准呈现、快速匹配、一键就医”高效服务新模式。该平台提供在线预约挂号、门诊、急诊、在线问诊、住院床位查询、车辆呼叫等服务,已覆盖成都大多数地区,患儿家长能快速掌握儿科医院、医生、床位、号源等,缓解了儿童就医难问题。同时,利用“互联网+”力量合理调配和放大全省儿科医疗资源,推动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去年3月17日,资中县苏家湾镇小河村的何宗仙经村医初诊为胆结石,村医用手机移动转诊平台为何宗仙在县医院预约了转诊号。县医院窗口护士输入何宗仙的身份信息,告诉她去门诊肝胆科找陈医生,已预留床位。从何宗仙找村医看病到转诊县医院办完入院手续,只花了1个半小时。

基层患者往上级医院转诊是否及时顺利,决定着他们对就近看病的信心。去年11月,省卫生计生委建设的移动转诊平台在资中县试点,通过该平台实时传递转诊信息,当天安排接诊医生,患者上门就看病。资中县鱼溪镇裕丰村村医邓泽平告诉记者,过去需要村医填转诊单,但转诊医院是否有医生和床位不得而知,现在只需在转诊平台输入患者信息、病症和需转诊医院,轻轻一点就完成双向转诊。目前,资中县1224名村医的手机都下载了该转诊平台的APP软件,此平台还连接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医院等43家医疗机构。

此外,我省还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县级医疗机构建起了远程会诊平台,患者对基层就医更有信心了。

C

突破传统诊疗模式,人工智能走向临床患者

去年12月12日,西南首家沃森肿瘤诊疗中心落户省医院。沃森是全球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肿瘤解决方案系统,能为患者制定规范、精准、个性化的肿瘤治疗方案,时间仅需十几秒。其覆盖范围包括乳腺癌、肺癌、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膀胱癌。

成都市民孙先生成为首位使用“沃森”的患者。在“沃森”肿瘤系统输入孙先生的个人信息和癌症分期、局部复发、化疗方案、病理分期、癌症转移等具体情况,十几秒后“沃森”就给出治疗方案,包括推荐方案、考虑方案和不推荐方案。

在“沃森”人工智能落户我省前,华西医院的消化内镜人工智能系统也有了实质性进展。去年11月21日10点,华西医院消化内镜检查室里,随着消化内镜镜头不断移动,患者的消化道病变数据在屏幕上清晰呈现。这台人工智能消化内镜设备首次从实验室走向临床面对患者。

华西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唐承薇教授说,消化内镜人工智能对息肉、癌症、静脉曲张等消化道疾病的识别率已达90%以上,能快速完成诊断,大大提升了基层诊断准确率。

2018年1月4日,省医院妇产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了“子宫全切+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耗时仅1个多小时。2014年,省医院首次引入手术机器人以来,至今已进行了上千例手术。这个以出血少、创伤小、康复快为特点的手术机器人,为许多不能进行传统手术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相信,2018年数字化医疗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健康保障。

原标题:数字化医疗正向我们走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