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   本网专稿

阿坝州壤塘县:发挥非遗资源优势 传习所助推文化精准扶贫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6-05 14:42:05
分享

 

阿坝州壤塘县:发挥非遗资源优势 传习所助推文化精准扶贫

壤巴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藏族唐卡、藏医药、藏族服饰、藏族石刻、藏茶、藏香……在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的传习所,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被藏族年轻人所传承,并带领着该县人民脱贫致富。64日,在阿坝州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现场推进会召开期间,记者来到阿坝州壤塘县,实地考察这些非遗传习所。

 

据了解,传习所坚持传承非遗文化、促进农牧民富民增收的理念。传习所内的各传承人不仅免费将具有千年文化积淀的绘画、石刻、陶艺、藏香制作等技艺传授给学生,还组织部分学员到青海、成都等地考察交流学习,让传习所的技术不断得到提升。在传习所建设过程中,保留口口相授、手手相传的手工作坊生产形式,着力突出文化化、本地化、生活化,原汁原味体现文化传承与创新。

 

阿坝州壤塘县:发挥非遗资源优势 传习所助推文化精准扶贫

传习所的学生正在进行藏香制作

 

壤塘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德发表示,非遗传习所的建立,使壤塘一大批民间技艺传承人重振信心、重拾技艺,许多被搁置被逐渐遗忘的民间艺术,重新回到农牧民群众身边,吸引很多年轻人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传习所的学员只要完成学业,将会成为稀缺的技艺人才,就有了个人成家立业、家庭脱贫奔康基础。

 

为了促进传习所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壤塘县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传习所建设发展,每年投入120万元专门扶持藏戏演出。同时,每年给予县级非遗传承人补助1200元,每年底对各传习所评星定级后,分别给予5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工作经费。

 

阿坝州壤塘县:发挥非遗资源优势 传习所助推文化精准扶贫

传习所的学生正在进行藏香制作

 

目前,壤塘县先后批准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526个,涵盖藏香、藏茶、藏药、唐卡、石刻、陶艺、梵乐、服饰、民歌等非遗文化。传习所通过招收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员进行非遗文化传习,规模和影响逐年扩大,现已建立省级传习基地1个、州级传习2个。同时,在上海成立非遗传习基地9个,并与故宫博物院签订故宫藏品唐卡复制研发项目合同,壤塘县丰富的文化资源被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同时,壤塘县成立壤巴拉非遗协会,由协会牵头,采取传习所(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将非遗文化产品转化为商品推向市场,助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2017年,26个传习所中实现利润的有15个,占57.6%,累计实现近500万元的经济效益。其中,宗科石刻传习所20人,年均业务在60万元左右,实现人均增收3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觉囊唐卡的艺术影响力越来越大,壤塘县正在以全程展示觉囊唐卡流程为主线,投资1亿元建设非遗传习创业园。建成后,第一期70栋民居将有140名非遗传承高端人才入驻,搭建非遗文化传承群体,成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孵化器”。

 

阿坝州壤塘县:发挥非遗资源优势 传习所助推文化精准扶贫

传习所的学员正在绘制觉囊唐卡

 

近年来,壤塘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文化强县的目标,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以梵音、唐卡、藏戏、石刻等最具壤塘特色的非遗为核心,以非遗传习所、文化产业园为载体,以非遗生产性保护助力脱贫攻坚为重点,通过培育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具有影响力的非遗文化品牌,加快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促使非遗生产性保护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