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北京百度公益基金会、义仓发展网络联合发起,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指导的义仓日公益倡导活动在全国44个城市举行,通过邀请公众参与蕴含中国传统睦邻友好文化的活动,呼吁关注“社区邻里关系疏离和公共生活匮乏”的问题,加强公众对邻里互助理念的认识。
16日当天,在全国21个省(直辖市)的72家社会组织响应下,249个社区(村)联合行动,发起了“一勺米公益传播挑战”,覆盖约3126278人次。
作为第二届义仓日线下倡导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勺米公益传播挑战”主办方为义仓伙伴发放统一的工具包,全程提供行动支持。参与挑战的居民需要敲响邻居家的门,向他/她喊出一声“你好,邻居!”,募集一勺米或者与一勺米等量1元的捐赠,并向他们发起公益活动邀请,然后通过社交平台分享挑战的全过程。
同时,主办方在成都主会场和杭州、济南、上海、天津、沈阳、郑州、长沙、海口、渭南9个城市分会场,联合举办了10场义仓日嘉年华。在成都主会场,既有做理论探讨的现代邻里关系论坛,也有提供直观展示的传统义仓文化导览、文化体验区,更有鲜活生动的社区公共生活体验区、创意集市区、百家粥分享等趣味活动。
各地伙伴组织的分会场,纷纷推出了而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如长沙分会场邀请当地明星、艺术家共同推动话题传播;上海分会场将“一勺米公益传播挑战”与中秋结合,在发起邻里互助倡导的同时,开展以“金秋日月情,天涯若比邻”为主题的金秋时节游园及百家粥分享活动;渭南分会场汇集了义仓文化学者,研究“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的历史。
让邻里产生互助关系,不做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成都的主会场,由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成都市民政局指导,主办方举行了“你好,邻居”主题论坛,来自社会学界、公益界的代表与传统文化研究者、基层社区工作者、媒体工作者共同讨论义仓文化在促进睦邻友好社区建设方面的优势和挑战。
“现代义仓,不再只是扶危济困,而是通过互助型支持网络,改善社区中冷漠的人际关系。”壹基金项目总监李健强说,义仓邻里互助计划是一个将传统慈善智慧与现代公益理念相结合的项目,以社区内部的资源解决社区问题。经过一年半的发展,义仓社区互助平台雏形慢慢形成。义仓发展网络轮值主席刘飞说,“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利己的一面和利他的一面,我们需要的是创造一个正向的社会环境,让人们尽可能把利他的一面展现出来。”
社区互助平台在这方面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刘飞举了“一个观众的剧场”项目中的例子:“我们遇到过一位五十多岁的重度癫痫住户,第一次去他家时,有邻居说这种人完全不值得帮助,你们这些人吃饱了撑着还去帮他。因为他经常做一些诸如把别人晾的衣服扔到地上的事情,邻居很讨厌他。但在义仓组织的社区志愿者们帮助了他两年之后,忽然有一天,他开始早晨起来扫院子,一直扫到现在,他说‘我感觉无以为报’。因为他的改变,邻居们也开始对他好,现在给他送东西的送米的,送过冬衣物的络绎不绝。”
居民的日常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亲子游戏、组团跑步、病友交流等等。很多人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或者跑去更远的地方参加社区活动,但其实这些在自己的社区就可以实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邻居们叫到一起,促进彼此产生互助关系。
现代义仓,邻里互助平台
我国义仓文化源远流长,自隋唐起,一些村民从自家拿出稻谷放在村中的“义仓”里,帮助贫困家庭的孩童用“义仓米”去上学,遇灾时各村社则用“义仓粮”开办粥厂赈灾。
现代义仓的探索始于2010年,起步于江西、发展于成都,实质是倡导社区居民定期的、非现金的小额捐赠,帮助社区内低收入、负担重的困难家庭,尤其是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家庭等。受助家庭可以通过成为爱心志愿者等形式成为爱心家庭,因此“邻里互助”中没有绝对的受助与施助,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社区建设,并在互助中感受到尊重和平等,而“邻里互助”的最终目标是构建起社区的参与式互助体系,促进社区融合,建立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和谐社区。
2017年初,在壹基金联合公益支持下,义仓发展网络正式成立,现代义仓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通过社工+志愿者的持续服务,激发更多社区人的互助精神,打破邻里间冷漠疏离的关系,让社区参与者成为社区问题的解决者和社区氛围的营造者。
截至目前,该网络已覆盖全国60个城市的1165个社区,126家社会组织在各地推动“邻里互助”探索。工作内容包括:社区网络发展、社区困难人群的关怀服务、社区居民的公益教育、参与式互助平台搭建、义仓日倡导等方面,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促进睦邻友好、守望相助新型邻里关系形成,让社区更有温度和人情味。(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