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欧班列(成都)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

12月31日,2018年最后一列中欧班列(成都)驶向欧洲,这是全年第1587列,意味着中欧班列(成都)已连续三年领跑全国。

2018年中欧班列(成都)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1-01 09: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31日,2018年最后一列中欧班列(成都)驶向欧洲,这是全年第1587列,意味着中欧班列(成都)已连续三年领跑全国。

2013年4月26日,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蓉欧快铁(后统一为“中欧班列”)从成都青白江始发,架起快捷畅通的亚欧大陆桥,也从根本上打破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历史。四川一跃成为中国内陆开放新高地。

经过五年多的运营,中欧班列(成都)已成为国内开行数量最多、运行频次最高、辐射区域最广、运输时效最优的中欧班列。借力中欧班列的开行,成都在国际通道拓展、枢纽功能完善、运行机制创新、跨境贸易聚集、临港产业承接、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加快建设“蓉欧枢纽”,全力打造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

全面构建“四向拓展”国际物流通道

为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扩大中欧班列(成都)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国家和城市共享“一带一路”机遇,成都以大通道建设促进大开放,不断拓展中欧班列(成都)国内外站点,中欧班列(成都)“朋友圈”越来越大。

西向深入欧洲腹地,2018年新增了至维也纳、杜伊斯堡、布达佩斯、不来梅哈芬、汉堡直达班列,并组织了汉堡经里加到成都的国际海铁联运通道;南向稳定开行“蓉欧+”东盟国际海铁联运通道和东盟全程铁路国际联运通道,开通钦州、凭祥、广州三条线路,打造南向跨区域联运一体化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北向推动俄罗斯班列往返开行,促进木材、纸浆、肉类、整车等运贸一体化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内陆往返俄罗斯最密集的贸易通道;东向与上海、天津、宁波、青岛、日照等港口合作,构建辐射日韩及欧美的跨洲际海铁联运通道。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成都)境外站点数拓展至24个,国内“蓉欧+”互联互通直达班列覆盖沿海、沿边城市14个,打造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构建以成都为枢纽、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

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保持领先

为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做好“全域开放”文章,近年来,成都国际铁路港将班列运营重心逐步转向优化服务班列质量,提升班列运营效能。

全国首创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并入选四川省向上申报全国推广的案例,获评“中国自贸试验区十大创新案例”,被国务院纳入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的措施之一。在此基础上,今年中欧班列以提单质押方式开具信用证进行贸易结算,提供配套物流金融支持,实现“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除了功能上的完善,还积极拓展使用范围,商品类别扩大至木材、红酒等领域,地域空间从中欧班列延伸至中东的海铁联运班列。

为实现内陆与沿边城市协同开放,在铁路、海关等部门的联合推动下,中欧班列(成都)在全国首创集拼集运新模式,实现内陆和沿边地区的合作,成功探索出通过区域互动让沿途地方出口商品搭上中欧班列(成都)“顺风车”的新路径。通过集拼集运推动仓位共享、代码共享、资源共享,促进和提升中欧去、回程班列重载率,降低运行成本,更好服务于国际贸易、产业的发展。

为增强中欧班列(成都)的竞争力,成都国际铁路港创新提出了“520”服务模式—“5”种对外受理方式,即电话受理、邮件受理、订舱系统受理、网站信息平台受理、一站式大厅受理,为客户提供敞开受理平台;“2”小时内回复,即2小时内回复客户疑问,尽量减少客户的等候时间;“0”投诉,即把客户服务做到最优,争取零投诉。优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机制,组建包括需求受理、方案制定、价格测算、风险控制等功能为一体的客服中心服务团队。建立重点客户、重点项目营销管理办法,建立针对重点客户的快速反应、快速决策机制,提升班列服务水平。

创新中欧班列(成都)宽轨段“三并二”运输模式。结合中欧班列全程宽轨、窄轨线路的运输能力情况,与哈铁合作在霍尔果斯领先测试了班列的“三并二”运输模式,即3列41个柜子的班列在霍尔果斯等边境口岸换轨时,充分利用宽轨段运能,组合成两列60余柜的班列。通过优化列车编组,有效节约了运力资源和运输成本,随着技术性限制的突破,班列成本下降了10%左右。

深刻改变成都外贸格局和产业布局

这条国际物流大通道,每天源源不断把“中国造”“四川造”花木、电子产品、汽车、鞋帽等运出去,又把国外的红酒、平行进口车、木材等运进来。货源品类由最初的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拓展至汽车及配件、机械产品、电脑及半成品、服装鞋类、家具建材、饮食品、花木水果、日用品等。这些不同品类的产品,通过一条窄窄的铁轨,扩宽它们的市场范围,变成全球性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消费产品,再走进千家万户。

以中俄为例,为促进两国贸易往来,成都国际铁路港创新开行贸易定制化班列,四川蔬菜、云南茶叶、“成都造”整车、服装、鞋帽、箱包等逐步开拓俄罗斯市场,俄罗斯木材、巧克力、糖果、纸浆等货物也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2018年,带动贸易额增长约13亿元。

为推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落地落实,成都与其他市州广泛开展合作,与宜宾、泸州实现铁水联运,与攀枝花、凉山等地建立蓉欧班列基地,与德阳共建“姊妹”物流园区,疏解部分散货功能。中欧班列(成都)已带动川内约204亿元的产品实现进出口,成都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逐渐成为辐射周边的转口贸易高地。

以通道带贸易、以贸易聚产业,做大做强临港产业生态圈。高标准规划“一带一路”产业园,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入驻招商局集团、中远海运、香港新华集团、苏宁云商、菜鸟、盒马鲜生等总投资500亿元的84个重大物流贸易项目。聚集适铁适欧产业的欧洲产业城引进天马高端轴承、巨石玻纤、厦门钨业等总投资280亿元12个“两头在外”项目。加快打造临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建设“一带一路”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供应链枢纽城市。

打造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

2019年,为保持中欧班列(成都)良好发展态势,成都将抢抓西部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机遇,立足成都、着眼全球,在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上发力,巩固成都的物流枢纽地位,以新机制、新思路、新办法打造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

据悉,成都将优化供应商合作策略,与国外干线运营公司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提高运营时效、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中欧班列(成都)运行控制中心,加大班列运行控制、调度力度,提高班列运营时效。提升班列货值,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贸易产业园区。以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带动电子、汽车、服装、鞋帽等高附加值、外向型产业向铁路港聚集,同步推进跨境电商平台、大宗物资交易平台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经济高地和临港贸易产业园区。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能力优化运输组织,提升运输管控能力。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境内段与境外段在途信息共享,实时掌握货物在途状态、关检状态,大力提升班列竞争力。提高场站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推进“单一窗口”信息系统升级,加强与铁路、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力争与各相关系统无缝链接,提高现场管理、调度能力。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以大数据支撑,整合优质外贸服务资源,实现贸易便利化,为全省乃至全国外贸企业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供应链全流程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

以供应链思维谋划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搭建高效、柔性、低成本全球配送网络,形成集采购、进口、仓储、分拨、加工、展示交易于一体的产业服务链条,以供应链的创新促进贸易发展,进而推动班列运行上量,为班列的高质量市场化开行打下基础。

强化要素配置功能、平台引领功能和国际交往功能。高效运营肉类口岸、整车口岸、粮食口岸、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和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建设综保区和全国首个铁路智慧无人港,加快实现集装箱吞吐量400万标箱,打造以中欧班列(成都)为核心的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责任编辑:朱月红】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