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 青白江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成都市青白江区围绕打造蓉欧枢纽和“全面落实年”主题,以高质量发展引领未来,从经济通道逐步转向通道经济,奋力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

从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 青白江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1-10 09: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成都市青白江区围绕打造蓉欧枢纽和“全面落实年”主题,以高质量发展引领未来,从经济通道逐步转向通道经济,奋力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

打造蓉欧枢纽 改革创新“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1月7日,尽管天气寒冷,成都铁路口岸堆场却一片忙碌,来自四面八方、满载货物的集装箱堆积成山,装卸机械来回穿梭作业……

“这块区域是到波兰的货物;那块区域是到俄罗斯的货物;有5节车厢从广西过来,装载好成都的货物后,会一同发往罗兹;下一班列车两个小时后出发,到德国汉堡……”从货物的来源和走向可以看到,这里已连通世界。

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李俊的感受更加深刻:“通过一年的努力,蓉欧枢纽建设取得新进步,枢纽效应正在不断辐射,以通道打造枢纽、以枢纽聚集产业。”

2018年,国际通道持续拓展,成都国际班列已形成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联接境外24个城市和国内14个城市。刘李俊指出,通道拓展和数据跃升的背后,是成都国际铁路港围绕“四向拓展,全域开放”要求,集中精力抓改革、促发展的结果,先后形成了30个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实现了多个全国首创。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国际铁路港首创基于中欧班列的多式联运“一单制”,实现货物“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首创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新模式,实现舱位共享、代码共享、资源共享,整合班列运力资源,提升班列重载率10%以上,开行成本降低11%等。

“以前进口一百台高档汽车,一般需要提前全额支付上亿元的货款资金,而有了多式联运提单后,就可以用两千万元左右的资金进口上亿元的货物,极大地降低企业资金压力,同时降低国际贸易风险。”成都蓉贸揽驰平行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郑成欢举例说明了多式联运提单带给企业的惠利。

目前已有累计1200余单国际贸易业务享受到了这一改革创新“红利”,主要涉及平行进口车、红酒、木材等三大国际贸易领域,“初步测算,为进出口商降低了10-20%的国际贸易成本”。

区域协同合作 通道功能和品牌效应逐步放大

在拓展通道的同时,青白江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发挥着巨大作用——高质量构建开放型一体化“大港区”。既以全球思维构建以铁海联运为比较优势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又加强区域协同合作,把“金堂、青白江、新都”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一极。

成都国际铁路港与省内地市州政府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物流网,推进成都跨区域合作,扩大区域协同发展,优化开放布局,共享门户枢纽红利。以南向通道为例,去年5月在内江授牌“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6月组织了东盟班列经青白江区到内江、宜宾的加挂运输;与泸州港、自贡无水港等深入对接,通过项目合作模式,建立政策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

目前,青白江还与德阳、自贡、广元、内江、攀枝花等城市对接,建立起“蓉欧+”战略合作平台,建成陆海新通道联盟,其枢纽作用日益增强,国际铁路通道功能和蓉欧快铁品牌效应正逐步放大。

枢纽引聚产业 产业发展开启国际化进程

港管委外联部部长曾怡用了一个字来形容2018年:“忙!”仅仅境外接待一项工作,就有奥地利、俄罗斯、德国130余批次,共计约2万人。“去年港区新签约项目23个,苏宁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丰树等5个项目加快推进,银犁二期等17个项目竣工投产,签约落地国家商品文化馆6个。”曾怡表示,虽然很辛苦,但看到越来越多的大项目签约落地,海外媒体对铁路港的关注也越来越频繁,觉得很有成就感,临港服务业集聚区正在加快形成。

在青白江区工业区粮食园区,益海嘉里二期、克明面业一期等国内外粮食巨头企业正在加快建设之中。成都克明外联专员牟芮良表示,来青白江投资,不仅仅为了拓展西南市场,更是为了海外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国际班列进口国外优质小麦,加工成精制挂面,再通过国际班列输出海外市场。挂面的口感取决于新鲜度,海运时间过长,无法保证产品质量,而中欧班列就是最好的物流渠道。”

在距离成都国际铁路港9公里的欧洲产业城,始终围绕做强成都国际铁路港产业支撑做文章,立足错位协同、突出适铁适欧,以构建高质量产业生态圈的思维方式抓好各项工作。去年共完成重大工业项目投资38.4亿元,服务业固投3.1亿元,并签约亿元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8个,总投资约200亿元,实现了园区建设快速起步。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主动融入大港区建设,在运营管理上重点钻研适铁适欧产业聚集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过程、路径、方法,走好国际化道路,树立国际化品牌,高质量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青白江区欧管委党工委委员陈颖说。(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