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讲好南充故事 用情传播好南充声音

农历春节刚刚过去,2月18日,南充雨后转晴,春意渐浓。凤凰网将围绕大城崛起和大城梦这两个关键立意,分阶段、分主题重点策划,真正把南充的品位、品质、品牌和南充的神韵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

用心讲好南充故事 用情传播好南充声音

来源: 南充日报
2019-02-19 14: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农历春节刚刚过去,2月18日,南充雨后转晴,春意渐浓。当天下午,在市委召开的新闻媒体座谈会上,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社、重庆日报社、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等20余家媒体驻川机构负责人和省级媒体领导、记者齐聚一堂,共同对南充的发展建言献策,并纷纷表示,将用心用情关注南充经济社会发展,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讲好新时代南充故事、传播南充好声音,把南充的品位、品质、品牌和南充的神韵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传播出去。

林治波

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社长

提炼南充名片 提升南充城市形象

区域和人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要素和优势。南充地理位置优越,是川北重镇,人口众多,在四川省仅次于成都。

去年南充GDP突破两千亿,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数据,也是一个很不容易的数据。南充还具有历史文化优势,历史悠久,三国文化、春节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加上人才济济、人才辈出,南充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很有希望、很有潜力。

2018年,《人民日报》记者将笔和镜头对准南充,多次传播南充正能量,涉及南充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等方方面面。今后,希望与南充在宣传方面加强联系,多做一些、多了解一些。希望南充宣传部门多提供素材和题目,多加强沟通和交流,争取在宣传方面做得多一点、精一点。如今,《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展很好,知名度很高,两微一端很有生机和活力。希望利用好的综合传播力,宣传好南充。

我建议:一、南充的几大名片要提炼总结一下,做到突出和深入人心,使得南充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二、要确立“大宣传”概念,城市的宣传和形象梳理不能仅靠新闻媒体,旅游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包括一些商业的品牌推广,以及历史文化名人的推介,都是宣传载体,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城市形象。

钟华林

经济日报社四川记者站站长

加强联系沟通 讲好南充故事

这几年来到南充,发现南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显得大气、精致。今天到南充参加新闻媒体座谈会,是一次了解南充的好机会,也是新的一年加强南充报道的良好开端。

这次来南充之前,相关媒体的报道激起了我的兴趣:一是去年成绩不简单,2018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GDP增速稳步提升。第二,南充市委很有气魄、很有担当,提出了2019年必须“三突破”,增速必须“三高于”,排位必须“一方阵”,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决心坚定、干劲十足。三是实现目标的措施更加扎实具体,“产业年项目年开放年”“100件大事”“十大交通项目”“十大工业项目”“十大文旅项目”等,措施扎实具体。

《经济日报》有义务和责任提炼总结、报道好南充的发展经验,可以报道的内容很多,包括脱贫攻坚、人物、深化改革、营商环境建设都可以做,希望与南充宣传部门进一步加强联系沟通,努力讲好南充故事。

任 硌

新华社四川分社副社长

加大调研频次 多出精品力作

召开新闻媒体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南充市委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南充市委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决心。

南充历史悠久,是三国文化和春节文化的发祥地,是革命老区。近年来,在南充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聚力奋进,经济发展突飞猛进。2018年,南充全市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成为四川第三批GDP达到2000亿元的城市。成绩一方面表明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新格局正加速形成;另一方面表明南充在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这一时代答卷中,审题精准、答题迅速,得高分指日可待。此外,南充将市委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开到田间地头、开到生产车间、开到项目一线,既正面激励讲成绩,又直面差距找问题,这种创新的会议形式,已经成为南充推动工作的一种常态,让人印象深刻。

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加强沟通,分社记者要加大到南充调研的频次,全力以赴创作出打得响、叫得亮的精品力作。另外,南充是出新闻、出经验的地方,希望加强组织策划,在日常报道、融媒体报道等方面,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做好宣传南充的各类报道。

李 渝

中国日报社川渝总部主任

善用小故事大切口 突出大题材大变化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座谈会,对于我来说,这也是再一次回家。虽然长期住在成都,但我经常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近年来南充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取得的令人震撼的成就。特别是在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南充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绝伦的活动,提升了南充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南充久负盛名,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从这里拓展延伸,南充坐拥“一带一路”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多重发展机遇,正以全球视野谋划开放,以世界的眼光布局发展。

建议南充依托国家级的外宣媒体,重塑对外传播体系,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生动讲述南充发展故事。在宣传方式上优化表达风格,借鉴国际通行的传播方式,多讲生动故事,善用小故事、大切口,展示大题材和大变化,体现大格局和大时代。同时,积极举办国际营销活动,大力吸纳国际资源。举办国际活动是提升城市知名度、吸纳国际资源的重要途径,希望能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特别要立足于南充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具魅力的城市气质,形成鲜明的城市形象品牌。

李晓东

光明日报社四川记者站站长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寻求更多合作机会

《光明日报》作为中央主办的一份思想文化大报,特别注重思想引领和文化特色,这几年无论是报纸还是其他融媒体产品,报纸性质和特色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光明日报社加强对南充经济社会发展的报道,比如去年春节,报社在南充举办了春节老人落下闳光明讲坛活动,集中力量讲述了落下闳的精彩学术成就,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此次,南充市委组织召开新闻媒体座谈会,体现了对外宣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站在媒体人的角度观察,南充不仅人口众多,人杰地灵,而且具有很多后发优势,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值此重大历史关头,希望与南充建立更加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更好地了解南充对外宣传需求,更切实地感受南充人民的创新创造和高质量发展激情与活力,力求在宣传报道南充全面深化改革和引领思想文化发展等方面,利用好报社的宣传平台,大兴调研之风,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为南充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作出贡献。

董欣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记者站记者

主动对接 展示南充良好形象

长期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记者站与南充市委、市政府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形成了以正面宣传、弘扬正能量为主的良好局面。

2018年,南充在中央电视台发稿35条,众多新闻作品通过聚焦南充社会热点、城市建设、脱贫攻坚、民俗文化等内容在央视重点栏目播出。尤其是今年春节期间,南充宣传部门积极与央视四川记者站沟通、对接,与央视总部就稿件主题和内容磋商,最终实现南充“印象嘉陵江”城市夜景登陆央视《新闻联播》和《晚间新闻》。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希望把颜值最高的景观通过央视频道展现给全国观众,南充能脱颖而出就在于高度重视媒体宣传,主动积极对接,做好宣传工作。此外,南充宣传部门与央视四川记者站共同策划,促成阆中成为央视今年春节重点宣传地点之一,阆中又一次在全国火了。

今年,央视四川记者站将派出记者集中力量对南充等川东北地区城市精耕细作,展开全面宣传。当前,南充正处于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奋力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关键时期,加强城市形象建设正当其时、极为重要,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双方良性沟通,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多出精品。

邹 辉

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社长

让“成渝第二城”的声音响遍全球

2018年,中新社以南充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四川省经济副中心城市为目标,重点宣传南充的经济、文化、区域发展等领域,通过中新网发稿后被海内外多家新闻媒体及门户网站转载,形成了有效的二次三次传播。特别是在平昌冬奥会期间,中新社以南充大木偶“熊猫队长”为元素,通过中新网、中新社文字通稿和图片通稿多篇幅、多平台报道南充这一重要文化出口元素。

中新社在南充的重大节点及重要经贸活动中,主动与南充对接,提前谋划新闻选题,第一时间发出原创新闻,报道南充宣传南充。今年春节前期,中新社四川分社与阆中市委宣传部沟通对接,借力中新社海外资源优势,精心策划了“我在阆中过大年”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和新闻报道,扩大了阆中的知名度。

我们希望与南充在大型活动、重要节会(点)中互动,形成深度战略合作,让中新社参与到南充的重要报道中来,借中新社海外媒介资源,让海外华人华侨多了解南充、宣传南充,让“成渝第二城”的南充声音响遍全球,为南充争创四川省经济副中心鼓与呼。

雷太勇

重庆日报社总编辑助理

愿与南充日报社一起共同推介南充和重庆

我大哥曾在营山县当知青。那时,收到从南充寄来的家书,是我们一家人最期待的事,也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南充。当年,我大哥从重庆到南充,路上要走两天。今天上午,我从重庆到南充,只用了两个多小时!

嘉陵江把最美的身段留在了南充,又在重庆汇入长江。可以说,南充和重庆山水相依、人文相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别是近年来,南充在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四川省经济副中心,进一步拉近了双方的关系、增强了联系。

过去,《重庆日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对环渝经济圈关注较多。从今年3月1日起,重庆日报将改版,致力于打造一张新时代精品党报,将加大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关注力度、宣传力度。重庆日报社也非常愿意和南充日报社一起,全面交流合作,相互推介各自的城市!

王红芯

四川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加强沟通密切协作 讲好新时代南充故事

春节刚刚过去一个星期就召开新闻媒体座谈会,这充分体现了南充对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

2018年,四川广播电视台多次来到南充,深入一线开展采访,全年南充在四川广播电视台播发稿件300余条。特别是去年12月26日,《川越四十年·改革再出发》直播活动南充篇正式启动,多路记者从生态和产业发展,看南充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引发不少关注。

宣传工作开展好了,将助力南充大城崛起。建议进一步加强选题策划,结合全年各个重要时间节点、大事要事,主动设置议题,通过以小见大的典型案例、以点带面的典型人物,大力展示南充工作的新气象、新成效。善于协同联动,更加深入开展宣传合作。在延续去年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合作力度和广度,将双方的合作领域和范围纵深拓展,打造融媒体创意内容产品、加强年度战略合作,共同策划晚会、栏目剧、专题片、纪录片……全方位营销城市形象,讲好南充故事,叫响南充名片。

2019年,川台将与南充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共同讲好新时代的南充故事。

王诗元

凤凰网四川频道总编辑

抓住城市特色 把南充推广出去

南充作为川内重要城市,凤凰网四川频道建站以来,就高度关注南充,内容主要涵盖了南充政务、经济、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

大城崛起和大城梦这两个南充的热点词汇出现频率很高,也很吸引人。品位、品质、品牌,格局、档次、形象,这些词汇其实共同塑造了城市的精神气质。在经济、社会、民生和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会最终反映在城市的对外形象中。在新媒体时代,城市的对外宣传和形象包装更多要以小见大,从小处着眼,将南充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未来目标,真正融入到个体的视角当中去呈现。

城市的对外宣传工作,一是如何进一步强化、深化和拓展城市既有的形象特征;二是如何更好地挖掘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如何做到这两者的融合,做出让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宣传产品,将南充推广出去,凤凰网四川频道一直在思考和实践。

凤凰网将围绕大城崛起和大城梦这两个关键立意,分阶段、分主题重点策划,真正把南充的品位、品质、品牌和南充的神韵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

王鑫昕

中国青年报社四川记者站站长

把故事讲精彩 传播好南充的精气神

南充,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地方,每次到南充或路过南充,都会到西华师大北湖校区去看一下川北行署旧址。中午趁休息时间翻阅《历代名人咏南充》,很想照着这本书提到的地方去走一走。

近年,我们对南充做了一些报道,像去年举办了一个活动叫“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当时组织了一群来自国内外的大学生记者去阆中采风,从青年学生的视角来关注、报道阆中。

未来,我个人将密切关注南充。很多时候会因为一个人、一个细节记住一座城市,希望发掘一些好故事,即使是小故事,只要把它讲好,会对一个城市的传播起到巨大的作用。南充是有着760余万人口的地方,一定有精彩的故事。把这些东西挖掘出来,并且传播出去,是《中国青年报》所擅长的。

春节期间,有不少返乡农民工,其中一部分是青年群体,他们身上的故事非常多。他们返家之后,有的会选择留在家乡创业,如果能把他们这种故事和精神挖掘出来、传播出去,这对南充也是一种传播。

李 鹏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封面传媒董事长兼CEO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弘扬向上向善力量

近几年,南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充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成渝第二城”目标初战告捷。“五大千亿产业集群”有序推进,体现南充市委、市政府有格局、有魄力,远见与卓识、责任与担当。2018年南充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列全省第5位,发展势头迅猛;南充是全省第二人口大市,高校、职业院校等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人口、人才资源优势将对今后的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南充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南充实施了最大范围的城市修复、最大体量的城市改造、最大规模的城建会战,南充的颜值得到很大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都达到空前的新高度。

南充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一要打好红色资源牌,深入挖掘和传播;二要打好历史文化名人牌,落下闳、陈寿等历史文化名人,有很高很深的文化底蕴,值得深入挖掘。今后四川日报将继续按照省委提出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聚焦南充中心工作,助推南充发展。

陈 希

人民网四川频道媒介顾问

用好高校资源 形成南充品牌优势

南充正在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与省内其他城市竞争激烈。纵观之下,南充的高校从数量、影响力、品牌、底蕴来看,是除成都以外,其他市(州)不具备的最大优势资源。南充的高校孕育的人才众多,能否以南充高校为纽带,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开展一系列关于成渝高校的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的活动赛事,形成品牌优势,进一步宣传南充。南充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朱德、罗瑞卿、张澜等伟人的故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邀请成渝两地的高校来南充,开展“红色文化之旅”活动,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宣传展示南充厚重而多元的历史文化。

此前,南充开展了“嘉英荟·南充双创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南充)”等双创活动,向全国借智,深入开展校(院)地合作,建设高端智库,搭建合作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今年,人民网也将积极寻找机会与南充各大高校展开合作,助推南充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李银昭

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三篇文章展示南充变化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我们想《四川经济日报》要写篇什么文章。我们想到了南充。原因是2016年西充有机农业,占了中国整个西部有机农业种植面积的一半,于是就写了一篇名为《一个农业大县的绿色革命》的稿子。

党的十九大召开当天,我们又开始思考,南充除了现代农业、有机农业还有什么。走访中所掌握的一组数据把我们惊住了:投资100亿元的江苏三宝康养,投资150亿元的宁夏宝塔石化等项目都在推进中。在人们印象里,南充以农业为主,但没想到通过招商引资,工业发展如此迅速。同时,南充管党治吏实现了“由软到硬”的根本转变,官风民风实现了“由乱到治”的根本转变,干部状态实现了“由松到紧”的根本转变。于是有了第二篇稿子。

因是司马相如出生地,蓬安历史文化厚重。蓬安县规划建设大美公园城市。随着交通的改变,蓬安县融南发展,建起一座新城。围绕这些,我们又写了一篇文章。

这三篇文章,记录了南充的对外开放、现代农业及城市建设。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奎 谯灵敏 罗琴 罗虹 易立权 李然 杜杰 王萍 汤鹏飞采写,图由本报记者 陆待君 梁洪源 张力 摄

(李奎 谯灵敏 罗琴 罗虹 易立权 李然 杜杰 王萍 汤鹏飞)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