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放水节再现古法放水盛况

都江堰放水节再现古法放水盛况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4-07 14: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都江堰放水节再现古法放水盛况(摄影:何勃)

“砍杩槎,放水啰!”从巍巍雪山奔流而下的岷江水,万马奔腾般向天府平原浸润开来……4月5日,“2019中国•都江堰放水节”举行。

在实景演出现场,盛大的拜水、放水仪式让游客及市民惊叹。据介绍,本次活动原版恢复了古法截流的河工技术,严格遵循了传统祭祀仪程,从而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放水盛况。

“都江堰放水节始于古代的岁修制度,而都江堰水利工程之所以长盛不衰、永续利用,也在于它两千多年来保持了严格的岁修制度。”据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人员介绍,每到冬天枯水季节,在渠首用特有的“杩槎截流法”,使用竹笼、杩槎、竹席、卵石、黄泥等筑成临时围堰,修外江时拦水入内江,修内江时拦水入外江,清明节内江灌区需水春灌,便在渠道举行既隆重又热闹的仪式,拆除拦河杩槎,放水入灌渠,这个仪式就叫“开水”,放水节也因此得名。

据悉,这种古法截流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是最生态绿色的古代截流方式,在本届放水节中原版重现,也是本次放水节最大的亮点所在。

除了放水节当天的“拜水大典”,其系列活动也是亮点纷呈。在“鱼嘴论道”直播活动中,邀请了文化名人,以都江堰水利工程重要组成部分“鱼嘴”为主题,举办“鱼嘴论道”活动,讲述放水节及都江堰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在都江堰灌区民俗文化人文风情展演活动中,以放水节为契机,展示都江堰及灌区特色歌舞等,以文创表演为载体,结合传统川西文化充分展现灌区人文风情;在都江堰精华灌区媒体联盟放水节采风活动中,特邀都江堰精华灌区联盟成员单位,举行都江堰放水节、七里诗乡、灌区映像采风活动,通过各联盟单位旗下平台,生动展现都江堰精华灌区乡村振兴新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都江堰市因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市域内的青城山—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是全球极为少见的“三遗”城市。此次放水节,也是该市获“三遗”城市殊荣后首次放水。

除了引领旅游人气,以放水节为契机,“水灵润城”还为都江堰市创天府旅游名县助力。都江堰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全力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都江堰市将专注旅游主导、聚焦绿色发展,以全域化推进、全景式打造、全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以产业功能区带动、多元场景支撑、重大项目牵引的产业组织模式,致力建设旅游产品最丰富、旅游业态最完善、旅游服务最优质的国际化旅游目的地,接续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通道,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