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流水》演奏
6月6日下午,都江堰市委宣传部在成都杜甫草堂举办“流水·生万物”琴·诗·茶·画端午雅集活动,以古琴曲《流水》的宣传推广为主体,串联诗歌诵读、名画赏析、茶艺展示,从听觉、嗅觉、味觉、视觉四个方面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本次活动邀请四川省古琴协会会长唐中六,著名主持人周东,文化名家陈代俊,作家莫然,美术评论家杨守年,国家一级指挥家、古琴家胡济章,蜀派古琴家江嘉祐,民歌歌唱家寇文犀,新生代著名画家魏葵,四川省及成都市图书馆,成都市阅读协会、成都市及都江堰市古琴协会、青城道协成员等一大批文化名家出席,共溯“流水”曲目渊源,深挖都江堰蜀派古琴的文化内涵。
四川省古琴协会会长唐中六分享青城山道家文化与古琴的渊源
从清代古琴家张孔山所创《流水》古琴曲演奏,到青城山道家文化与古琴渊源学术分享;从《离骚》《丈人山》等诗词连诵,到青城太极的精妙拳法展示;从齐白石和张大千画作赏析,到琴箫合奏《平沙落雁》……本次活动通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篇章,开启了一场由琴、诗、茶、画组成的传统文化盛宴。
“都江堰不仅水出名,与琴的渊源也是极深。”四川省古琴协会会长唐中六在学术分享中指出,古代有很多著名的琴家,如扬雄、张道陵等都曾在此居留和创作。云游到此的清代古琴家张孔山,更是在都江堰重新创作了古琴曲《流水》。1977年,古琴曲《流水》七分钟完整曲目被“旅行者1号”铜唱片收录,至今仍在太空响奏。
青城太极展示
蜀派古琴家江嘉祐表示,此次活动完美融合了琴、诗、茶、画,以及青城太极等传统文化元素,对于古琴爱好者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体验的机会。而且现场还有两位小朋友进行了古琴演奏和诗朗诵表演,让大家看到了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希望。
“古琴的传承应该包含古琴音乐本身及其文化内涵两个部分,两者不可偏废,而此次活动对这两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著名斫琴家何明威建议,如果对古琴感兴趣,可以尝试先把古琴当成音乐听,然后逐步了解古琴文化,进入更深层次的体验。
两位小朋友进行古琴演奏和诗朗诵表演
“古琴这门艺术,其实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之中。”都江堰市古琴学会会长余鲲表示,欣赏古琴甚至不需要老师教,只要静下心来认真听、仔细听,就会有收获。
事实上,早在汉代,古琴就已经深度融入了成都人的生活。余鲲指出,两千多年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造就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而繁荣的经济促进了文艺的兴盛和古琴的普及。一个重要的证据便是,成都的汉墓中经常出土大批抚琴俑,这在全国都是很罕见的。
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对古琴文化和《流水》名曲的解析挖掘仅仅是一个开始。下一步,依托都江堰独特的音乐资源禀赋,将进一步探析天府音乐奥秘,促进都江堰市音乐事业和音乐产业全面发展,助力成都市国际音乐之都建设,提升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品牌。(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