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成功举行

2019年7月15—17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城市中心”)、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以下简称“联合国人居署”)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市举行。

第三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成功举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7-17 10: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9年7月15—17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城市中心”)、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以下简称“联合国人居署”)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市举行。

本次论坛以“与世界对话,谋绿色发展”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拉美地区36个国家、27个中外城市、22家国际机构、48家企业的代表参加会议。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示范模式,分享了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交流了未来合作理念与方向,并研究探讨了合作模式与机制。

7月16日主论坛上,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中国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洪波作论坛欢迎致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苏伟,联合国人居署署长Maimunah Mohd Sharif作开幕致辞。城市中心主任史育龙主持开幕式。

图: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作欢迎致辞

图:中国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洪波作欢迎致辞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表示,成都坚持以绿色理念塑造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形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促进生态价值转化,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以场景营造公园城市,打造山水生态、天府绿道、乡村郊野、城市社区、人文城市、产业社区六大公园城市新场景。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洪波指出,四川省目前正着力打造5+1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支持成都市发挥主干作用,注重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好宜居宜业宜商的县城,深入实施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坚持产城融合建设新区,加强公园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苏伟作开幕致辞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苏伟在致辞中指出,城市处于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最前端,聚集了政府、企业、智库等机构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理念相同,目标一致,二者相互融合共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多方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旨在组织搭建包括城市的政府、智库团体、企业机构等主体开展经济、社会、环保等多领域合作对话的平台,促进城市间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咨询,能力建设,项目对接等合作,培育“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发展合作机制,有力推动城市间可持续发展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图:联合国人居署署长Maimunah Mohd Sharif作开幕致辞

联合国人居署署长Maimunah Mohd Sharif通过视频作了开幕致辞。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大城市不仅是经济增长与繁荣的驱动力,更是温室气体排放与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城市的生产和消费产生了大量的垃圾,给全球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压力。城市应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1和12,积极采取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增强城市废弃物管理,改善空气质量,践行绿色发展。

图:城市中心主任史育龙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后,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Paul M. Romer,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城市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围绕“一带一路”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主旨演讲。城市中心副主任邱爱军主持该环节。

图: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作主旨演讲

彭森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呼吁推动沿线城市的互联互通,这种互联互通的全球化组织框架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城市网络,它赋予城市发展新的可能性。城市参与城市网络建设的动力主要源自包括基础设施、商贸、科技创新等在内的城市发展的公共利益与实际需要。

 图: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Paul M. Romer作主旨演讲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先生从经济模式的角度,提出城市化进程中,要重视政府和市场的融合,政府要发挥全面、协调的作用,制定规则,促进市场竞争,强调包容性发展,增进城市居民福祉。

图: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作主旨演讲

刘世锦指出,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关键时期。大都市圈是人口密度大,流动频度高的活跃地区,是今后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区域。因此促进大都市圈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梳理推广城乡融合的先进经验,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育大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图:城市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作主旨演讲

李铁认为,中国目前处于城市转型时期,应注重更好的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调动市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把市场机遇留给企业,政府给予企业更多的包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能就会更绿色一些,未来中国案例经验与国际经验的吻合度就会更高。

 图:城市中心副主任邱爱军主持会议

本次高层论坛还发布了多家机构的可持续研究成果。具体包括1)联合国人居署和城市中心联合发布成都可持续发展导则;2)联合国人居署和城市中心联合发布第二期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两个试点分别是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成都蒲江县明月村;3)城市中心和城市联盟联合发布《次级城市体系之互联互通》。

图:城市中心主任史育龙、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高级人居官员Bruno Dercon 共同发布第二期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和成都蒲江县明月村

图:城市中心副主任邱爱军、城市联盟亚洲项目主任Dhiraj Ajay Suri共同发布《次级城市体系之互联互通》

上午主论坛还开展了高端对话环节。对话由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域办事处高级人居官员Bruno Dercon主持,中国国务院参事、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主席、欧中“一带一路”政策协调委员会执行主席、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发起人Nirj Deva,巴基斯坦气候变化国务大臣、国民议会议员Zartaj Gul,联合国人居署署长特使、项目司司长Rafael Tuts 参加了交流讨论。

图:高端对话环节

论坛在下午举办了专题平行对话,围绕城市群与区域协调、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公园城市与宜居宜业、儿童友好与未来城市、绿色发展与设施联通、韧性城市与城市转型六个主题。来自国内外的城市政策制定者、城市管理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高端媒体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切实推进了各方务实合作。

7月15日,“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圆桌会议在成都顺利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与规划司、区域开放司、国际合作司相关领导表示“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建设意义重大,是促进国际城市双边合作走向多边化、网络化、机制化的重要平台。城市中心介绍了未来联盟工作大纲,来自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卫生组织、能源基金会等发起机构的代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和机构代表参会,分享了城市和机构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并对城市联盟工作提出了建议。

图:“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圆桌会议参会嘉宾会前集体合影留念

城市中心与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共同举办“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青少年艺术成果展”主题画展,展示儿童眼中的未来城市。同期,城市中心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举办“国际可持续发展成就展”.

图:“国际可持续发展成就展”

会议举办的同时,还召开了第三届中国-加拿大-非洲可持续城市化研讨会。(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