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发表王其钧参加全国美展的创作体会

《美术》杂志邀请王其钧撰写文章,谈自己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作品创作及多年的绘画体会。出版有《中国著名油画家作品精选王其钧》《中国著名画家王其钧》《当代写实油画技法》《长歌集: 中国著名艺术家王其钧精品集》。

《美术》发表王其钧参加全国美展的创作体会

来源: 《美术》杂志
2019-11-09 20: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美术》杂志邀请王其钧撰写文章,谈自己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作品创作及多年的绘画体会。2019年第10期《美术》刊登了这篇题为《生活画卷的笔墨描述》的文章及王其钧的一些作品。杂志吴端涛编辑在给王其钧的微信中说:“文章已经看完第一次校对,情真意切,很感动。对每件作品的动机和创作过程的介绍也很生动鲜活,我们现在就是需要这种看到艺术家真实想法的文章”。

生活画卷的笔墨描述

文/王其钧

每5年举办一次的全国美展,每届都会给观众呈现一些题材有新意、图像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此次全国美展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了能参加此次展览,2年前自己就已经开始准备,思路也一直陷在创一幅什么样的作品来参加展览的苦思之中。

我是在徐州出生的画家,自身的成长和祖国的发展基本是同步的。小时候自己总是盼望能吃饱饭,可是今天,中国的高速发展让世人睹目。我现在生活在加拿大,感触最深就是外国人、尤其是近年来过中国的外国人,对于中国崛起的感叹和羡慕。因此,我有一种愿望,能不能通过绘画作品把自己对于祖国的眷恋表现出来。

海外华人的生存状态和祖国的发展联系最为密切。20世纪90年代我曾经在多伦多的一个公园看到华人聚会时,大陆同胞集体合唱《长江之歌》,不知为什么,当时一股酸楚的感觉涌现出来,泪水顿时就充满了眼眶。20多年过去,前年中国的国庆节,我看到华人庆祝游行时,现场的气氛完全是一种骄傲、喜悦和欢快。尤其是看到大量的华人青年学生参与进来,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国家的复兴而激动不已,这种场面让我瞬时被感动。中国的强大和作为华人的自豪是从他们心里发出来的,于是,《身远心近》这幅画面在我脑海中逐渐呈现。

  王其钧 《身远心近》油画 180cmx154cm 2018年

如何用画面表现上述的场景,我几易其稿。最后选取的场面是,站在马路边的青年学生,每人脸上都贴着红彤彤的小国旗,迫不及待地等待中国国庆游行队伍的到来。他们手里挥舞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在欢呼、他们在跳跃。因为他们此时身处国外,对于远在大洋彼岸的祖国倍感亲切。祖国是母亲,祖国的生日就是自己的生日。画面通过一个个年轻学生兴奋的表情体现了他们的赤子之心和爱国情怀。我想让观众能从画面中感受到自己浓厚的思乡爱国情怀。

在加拿大出生的儿子和这些年轻人年龄相仿,因此,我对他们这代人当下的衣着十分熟悉。创作时,我尽可能地把这些学生内心活动的刻画细致入微。恰如其分地表现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华人学生的典型形象。这幅画的背景选取的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校园附近的唐人街,这也是华人庆祝活动的发生地。这些细节的处理,可以使画面更加真实、富有生活情趣。

正如上面所述,40多年来,我的绘画创作步骤大都如此。我的美术创作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那时不到20岁的我在一座铁矿担任宣传工作。当时,美术创作的规定动作就是深入生活,表现生活。我的绘画生涯就是从写生中来,到默写中去。70年代末创作《淮海大战》(与高洪啸合作)等一系列连环画,大量的人物处理和构图使自己的默写能力达到熟练的程度。这种熟练对于创作国画写意人物的帮助特别大。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以后,我在徐州国画院工作,当时恰逢举办第六届全国美展,我的默写能力使我顺利创作出表现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国画人物作品《雪尽春来》,并成功入选展览。

年轻时的这种创作模式始终贯穿我的美术创作生涯。即便在加拿大一家出版公司工作,为《加拿大黑人史》等图书创作插图时,默写仍然是我使用的创作手段。当然,独幅的国画、油画、水彩画作品可能还是需要模特儿给我提供画面中人物的动作或形象,但是写实的方法是改变不了的。

2003年我受聘于中央美术学院,回国工作后又迎来了自己的绘画创作高峰期。生活中总能看到一些画面,触发我的创作灵感。中央美院旁边有一家肯德基,一个冬天的深夜,我看到一个青年人独自在餐桌前工作。我当时想,这么晚了,人们都该回家休息了。这个人还在工作,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也是为了社会。正是由于我们国家这些快递小哥、出租司机、快餐递送员、推销经理这些辛勤工作,才使我们的社会进步如此之快!华人的勤奋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因此,我创作了油画《昨天 明天 》。

  王其钧 《昨天 · 明天》油画 76cmx60cm 2013年

我曾去青岛参加过一个学生的婚礼,在典礼前,一群中老年人吹起了西方的管乐。他们可能是退休职工,每人头戴一顶小黑礼帽,穿着白衬衫、黑裤子。在草地上架起乐谱,吹起欢快的乐曲,甚至还有西方的圣诞音乐。尽管乐曲不合时节,服装也是异国的模式,但他们却自得其乐,或者说是自娱自乐。流露出青岛人受海派文化影响,追求一种“小资情调”般的雅趣。他们在歌颂新生活的同时,也在享受他们的老年生活。我据此创作了《在阳光斑驳的草地上》这幅小油画。

  王其钧 《在阳光斑驳的草地上》油画 45cmx75cm 2016年

我回到徐州老家,听说有一个全是女工的下水道四班。这么多年来,她们一直秉承“宁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信念,辛勤工作,感动了当地的百姓,成为一个老牌的全国先进集体。我和下水道四班的女工交谈,这些清洁工都很淳朴,于是我萌发了用绘画作品表现她们的想法。约好见面的时间后,于一个微微寒冷的早晨我赶到了她们工作的地点。天蒙蒙亮,上班的人们都还没有出来,但是她们已经开始了工作。接起来的竹片、长把的铁锹这些工具比较原始,但是她们却使用得很熟练,窨井里的污泥被掏出来,形成一堆,准备装上车。每个人都在专注地工作,初升的阳光洒在她们身上,这一瞬间的感觉,就是暖人的画面。回来后,我将她们的动作予以组合,创作出了水彩画《都市中的一抹霞光》(与李晓明合作)。这幅作品以其内容感动了观众,荣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王其钧、李晓明《都市中的一抹霞光》水彩画 150cmx148.5cm 2014年

北京大学聘请我为海外高级访问学者,让我有机会为国际交流学生讲解中国建筑和中国绘画。这使我对北京大学的亲近感一下子得以拉近。再看北大校园中的场景,便有了一种从参观别人家园变为在自家院子里漫步的情感转变。于是我萌发了以北大学生校园生活为表现主题的一系列油画创作。2018年北京大学第十五届国际艺术节期间,北京大学为我主办了题为“永远的校园”的个人油画展,展出了我在近年来创作的20幅油画作品。展览分为“墨香馥郁”、“春光一载”、“梦在萌芽”、“相聚未名”四个部分。

  王其钧 《滩上欢歌》油画 140cmx166cm 2011年

北大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和富有魅力的。其中《梦在萌芽》这幅作品,表现的是前来参观北大校园的家长们对北大的歆羡和憧憬。几位妈妈胸前佩戴着颜色各异的胸牌,说明她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参观团。家长们的年龄各异,可推测出各自孩子的年龄也不同、所处求学阶段不同,但是大家对于北大的衷心向往却是相同的。妈妈们一致地拿出手机认真拍摄北大的建筑和校园,好激励孩子树立高远目标,进入这所全国学子都向往的求学圣殿。这幅作品的色调处理为红色,目的是彰显家长们对于北大的火热追求。

  王其钧 《兼容并包》油画 210cmx118cm 2015年

作品《兼容并蓄》是北大国际视野的一个缩影。初冬的北大校园里枯叶飘零,街边树木空留枝丫。近年来新建的现代化院楼,与两名不同相貌、身高、肤色的学生的身影交相辉映,奏出国际化的美妙乐章。《无声的缅怀》,画面中一名女学生伫立在蔡元培像前仰望雕像,雕像前放置着鲜花,女学生手中紧握着一本承载了中国历史精神魅力的史学著作《汉书》,表达了北大学子对于作为北京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崇高精神象征的蔡元培先生永久而深切的缅怀。

北大校园生活的舞台是非常宽广而多姿多彩的,北大校园生活也会永远延续。“永远的校园”油画创作活动仅是我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对北大校园生活的回溯式著写,以此向120岁的北京大学致敬。同时,这组作品也是对我近五十年美术创作手法的一次总结。

  王其钧 《相信》水彩画 75cmx55cm 2013年

除了油画、水彩画的创作之外,近年来我也一直在继续国画人物的创作。2017年是央美教授齐白石先生逝世60周年。我创作了一幅国画《二石图》,以齐白石与楚石的奇特情缘,作为对齐白石为我国篆刻艺术的巨大贡献的纪念。这幅作品参加了2018年初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教师肖像画展。

除了创作《二石图》这种尺幅不太大的国画作品外,我也创作了像《湘江战役》这样尺度巨大的国画作品。这幅作品的创作还要溯源至2015年11月25日上午,第四届国际长征运动会暨2015中国大学生越野体验赛在广西兴安县的开幕式。开幕式现场,我将自己创作的国画《红军过草地》捐赠给了国际长征运动会组委会。

捐赠活动前,我参观了位于广西兴安县的“湘江战役”纪念馆,了解了湘江战役的历史。当知道了当年有几万红军战士就在这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时,倍受感动。在作品《红军过草地》的捐赠仪式上我就激动地表示:“红军长征路是从湘江战役的所在地兴安县开始的。”2016年,我开始构思创作《湘江战役》这幅作品。我尤其重视人物情绪的表现,把画面中每一位红军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都予以了充分表现。此幅作品尺寸为248cm×490cm,因此无论是构图还是细节,都给予了作者在创作中至情至性的发挥空间。《美术》杂志2017年第1期发表了这幅国画作品。

  王其钧 《守望》油画 210cmx183cm 2016年

今年我已经65岁,从16岁进入铁矿开始美术创作,至今已经50年。尽管我现在的身份是海外华人,但是自己对于从小养成的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创作习惯,始终未曾改变。

王其钧简介:

1954年生于江苏徐州。1996年移民加拿大,现为加拿大籍。197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90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壁画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1977年任徐州市文化局创作组创作员,1979年任徐州市文联美协秘书长,1981年任徐州国画院创作员,1990年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室主任,1998年任加拿大儿童出版社插图画家,200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与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主任,2008年起至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人文社科中心主任。在多伦多大学、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等国外文化教育机构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国画《雪尽春来》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水彩画《都市中的一抹霞光》(与李晓明合作)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油画《多彩世界》入选第八届北京国际双年展。出版有《中国著名油画家作品精选王其钧》《中国著名画家王其钧》《当代写实油画技法》《长歌集: 中国著名艺术家王其钧精品集》。

(王其钧)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