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一批支撑项目启动

四川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一批支撑项目启动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5-25 21: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四川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一批6个支撑项目日前在成都科学城集中启动,项目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空间天文、轨道交通等领域,总投资超过14亿元。

据悉,上述项目主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由中科院相关院所和西南交通大学牵头建设。分别是:柔性基底微纳结构成像系统研究装置、空间轻型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相机系统研制平台、天然药物与临床转化综合研究平台、山地灾害链综合实验模拟平台、宇宙线物理研究与探测技术研发平台和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

其中,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将突破超高速轨道交通共性关键技术,对于引领未来轨道交通科技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空间轻型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相机系统研制平台,将突破微结构薄膜光学光波调制成像系统优化设计、大口径柔性薄膜跨尺度3D微结构制备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国新型成像载荷技术水平。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是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重要支撑。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部署,作为深入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以天府新区兴隆湖周边100平方公里为核心区域,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布局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研究基地集群和若干功能性产业园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引擎。

成都科学城规划面积约9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约39平方公里,布局独角兽岛、兴隆湖产业园、凤栖湿地产业园、鹿溪智谷科学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基地5大产业社区。落地成都超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7个,引进中科曙光先进微处理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6个,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37个,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成都科学城还引进海康威视、商汤科技等重大项目80余个,汇聚新经济企业9800余家,推进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聚集发展;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完整、产业聚集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体系,初步打造“计算基础设施—软件算法及平台—行业产品及应用”的产业链。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