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精准发力 高质量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北川精准发力 高质量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6-24 17: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全面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旅游发展“一核五带”总体布局,弘扬禹羌文化独特魅力,举全县之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谋划创建布局加强“执行力”

北川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双挂帅,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8个创建工作组和创建工作专班,对表《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具体抓落实;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各类协调会和现场办公累计达200多次,发布全民行动的创建倡议10万余份,形成全县范围各行业、各领域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北川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北川羌族自治县促进旅游产业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制订《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激励支持措施(试行)》《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激励支持措施(试行)实施细则》《北川羌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畅通旅游投融资渠道。

补齐创建短板培育“生命力”

北川聘请创建指导工作专家团队,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全县各乡镇、各景区(点)实地调研核查,共查找问题200多个,全部分解落实到各县级牵头领导和相关部门。各责任单位根据《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整改清单》,落实具体责任人,制订详细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确保限期完成整改。

对表《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整改清单》,北川建设游步道和城市绿道,保通通景公路2725公里,畅通A级景区和旅游重点乡镇公交线路、观光专线;免费开放旅游厕所225个,并在百度地图及高德地图全部上传;建成智慧旅游“一中心三平台”体系,实现“一部手机游北川”智慧营销服务等功能;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讯全覆盖,景区(点)、农家乐等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咨询导航、产品销售、IC闪付等线上服务;建成旅游集散中心2个,游客接待服务中心8个,新增各类标识标牌2000余个,完善全县酒店、住宿、餐饮、商铺、娱乐场所等制度牌和公示牌;坚持开展游客满意度自查自评,配齐和配足A级景区医务警务安保人员和医务安保器械,设立“小小讲解员”等志愿者服务点,优化旅游环境。

推进项目建设激发“创造力”

北川共包装文旅综合开发项目120多个,概算总投资达500多亿元。药王谷、文化旅游新技术应用产业园区被纳入全省重点项目。

大力培育研学旅游、康养旅游项目,建成“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第二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

大力发展低空旅游,依托全国首批航空飞行营地示范基地,推进四川省文化旅游新技术孵化(产业)园建设,引进以“通航新技术+旅游”为特色的高新技术项目14个,签约资金达90亿元。

泛美航空、飞鸿草上运动综合体、小飞侠热气球、全地形越野车、318房车营地等项目相继建成营业,促进了北川阔步向高端旅游时代迈进。

塑造文旅品牌提升“竞争力”

目前,北川已建成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乡村旅游村寨、国家乡村旅游合作社、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示范乡镇不断在县域内产生。

北川创建国家级、省级各类文化旅游品牌180余个,星级农家乐、旅游民宿星罗棋布,带动就业超过2.9万人,占全县从业人员的20%以上。旅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文旅产业的不断发展,加速了脱贫攻坚工作进程,北川连续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少数民族县前十强”。2019年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获评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接待游客876.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川大力探索夜间旅游,打造夜游产品,构建“五夜经济”体系。主动融入大九寨国际旅游环线,形成民俗文化体验、休闲康养、研学旅游、生命安全教育等主题旅游线路21条,不断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开展宣传营销增强“吸引力”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川坚定了打赢这场硬仗的必胜信心。北川的所有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在网上为当地百姓网络带货,让北川大山深处的好货、土货远销异地他乡。

北川不断加大非遗项目产业化开发力度,推出羌绣、水磨漆、手工茶、草编、马槽酒、老腊肉、苦荞面等文创产品3000多种。大力实施非遗文化进景区、进学校。羌绣、草编、手工茶等一大批特色商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美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地展示展销。“非遗+旅游”“非遗+扶贫”先后在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文化产业培训会上作为典型案例作交流发言。非遗进校园活动受到了团中央和文化和旅游部的表彰。

北川对照“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标准,对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实行县级领导包干责任制,限时办结整改,全力确保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成功。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