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多灾种预警示范项目启用

汶川多灾种预警示范项目启用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8-20 09: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18日,四川省减灾中心、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汶川县人民政府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宣布:汶川多灾种预警示范项目启用,汶川也成为我国首个实现多灾种预警服务体系的县。四川省减灾中心副主任鲜圣,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何欣洋,汶川县副县长周光辉,汶川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蔡代敏,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参加启用仪式。

汶川县多灾种预警示范项目启动

以2010年开始建设的汶川地震预警网为基础,依托多灾种预警示范项目的实施,汶川将建立起涵盖 “天-空-地-地下” 近30种数据源,覆盖地震、滑坡、泥石流、山洪、山火等在内的多灾种预警系统,该系统与周边市县灾害预警网实现互联互通,并通过汶川多灾种预警中心进行综合研判,在灾害发生时向民众、应急部门、乡镇等传递预警信息。预警系统还将把灾害信息同步给市县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实现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联动,赋能应急指挥。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四川省减灾中心联合牵头技术协调,联合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在2010年开始建设的地震预警网基础上,2020年9月多灾种预警项目开建,共覆盖51个多灾种预警监测点位,完成了151套监测设备的安装,包括地震预警监测仪、GNSS(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的地灾监测设备)、雨量计、多点位移计、断线仪、泥(水)位计和视频摄像监测站等,及预警中心系统,并已打通手机、电视、大喇叭等多灾种预警接收渠道,具备了全面的地震预警能力和示范区域的滑坡、泥石流、山洪、山火等多灾种预警能力。

四川省减灾中心副主任鲜圣表示,汶川多灾种预警示范项目落地汶川,标志着汶川县依靠科技减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项目在汶川启动必将助推全省灾害预警工作,更好地为四川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必将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服务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推动防灾减灾产业升级,助力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

汶川县副县长周光辉表示,汶川多灾种预警示范项目是汶川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技术与应用上的合作,在汶川县建立多灾种、全区域、全渠道的自然灾害预警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汶川自然灾害抗御能力现代化水平和应急能力,为我国多灾种预警事业贡献新的力量。

成都多灾种预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表示,“四川智造”多灾种预警成果目前已经成功预警超过240次自然灾害,其中包括63次破坏性地震,约180次滑坡、泥石流、山洪、山火等。汶川多灾种预警示范项目启用标志着“四川智造” 多灾种预警成果首次在县域范围内全面落地应用。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汶川县应急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林草局、气象局、防震减灾事务中心等15个部门合作共建多灾种预警系统,也将成为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灾害预警网,促进“灾害预警成为基本公共服务”,推动灾害预警管理机制优化的范例。

作为中国地震预警事业的起点、根据地,汶川始终走在中国灾害预警事业前列。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引领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率先在汶川地震余震区试验、试点、示范,形成了 “四川智造” 地震预警成果,推动了中国地震预警技术的进步:2010年,中国首个地震预警台站在汶川县建成;2011年4月,中国首条地震预警信息从汶川发出;2012年,中国首个电视地震预警在汶川开通;2013年,汶川、茂县电视观众收到芦山7级地震的预警;2017年,汶川、茂县电视观众提前35~55秒收到九寨沟7级地震的预警;2018年,中国首个面向地震预报的地下云图台站在汶川开建。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