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县棒托石刻大藏经获世界现存最大规模的石刻大藏经世界纪录认证

“现在宣布认证结果,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茸木达乡棒托石刻公园,收藏约50万片石刻大藏经经世界纪录认证,WRCA官方审核,被确认为世界现存最大规模的石刻大藏经。”

壤塘县棒托石刻大藏经获世界现存最大规模的石刻大藏经世界纪录认证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9-24 22: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现在宣布认证结果,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茸木达乡棒托石刻公园,收藏约50万片石刻大藏经经世界纪录认证,WRCA官方审核,被确认为世界现存最大规模的石刻大藏经。”

9月24日,四川省文旅发展大会分会场之—壤巴拉节系列活动“世界现存最完整的石刻大藏经世界纪录现场认证”在壤塘棒托石刻公园举行,随着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大中华区副总裁李海涛宣布认证结果,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对于壤塘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位于川西北高原的壤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集聚安多、康巴、嘉绒等藏民族,形成了一方文化“大观园”,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藏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其中最耀眼的要数棒托石刻公园。

走进壤塘,随着蜿蜒的国道227,在林幽草深间遇见棒托石刻公园,墙壁上色泽艳丽的石刻、鳞次栉比的佛塔夺人眼球。而石刻大藏经就深藏在这些形状各异的佛塔中,素有“藏族百科全书”之称的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镌刻在一张张不规则的石板上,堆砌在平地间。整个藏经堆左高9.7米,右高9.2米,长46米、左宽160米,右宽13米,占地694平方米。常年的风吹日晒在石刻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显得整个石刻藏经堆愈发的古朴、厚重。

棒托石刻镌刻于明清时期,由60余名石匠历时约9年完成,石刻藏经堆约有50余万片,按经文类别和顺序页码有序堆放,目录、标题、正文、佛像插图......一应俱全。因其是目前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的石刻大藏经孤品,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研究价值,2001年,棒托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9年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吸引着众多旅游爱好者慕名而来,成为了当地文旅地图上的一颗耀眼新星。

同时,石刻技艺就此在壤塘扎根,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农闲时节行走在壤塘,则曲、杜柯两岸总能看见大批的群众聚集在一起叮叮咚咚的镌刻简单的石刻。

近年来,壤塘县大力实施“文化优先” 发展战略,对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文化进行扶持,逐步建立起46个非遗传习所,一大批民间技艺传承人重拾技艺,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参与和投入,许多逐渐被遗忘的民间艺术,重新回到农牧民群众身边,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石刻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在该县茸木达乡、宗科乡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石刻产业。

9月17日,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阿坝州展馆中,壤塘县石刻传承人拉花与徒弟耿青镌刻的石刻大放异彩,让众多游人流连忘返。“跟着师傅刻石刻6年了,我去年光是刻石刻就挣了25万余元。”耿青说道。据了解,目前壤塘县拉花石刻合作社有100余名成员,2020年人均增收10万余元。

多年来,壤塘坚持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文化提炼旅游品牌,用旅游激活文化资源,伸展文化与旅游双翼,打通文旅融合之经脉,着力打造地域文化浓烈的、特殊的、不可复制的文化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

距离棒托石刻公园几十公里的壤巴拉文化旅游景区就是壤塘县“文旅融合”的典范,10余项古老的技艺齐聚传习产业园、国家级传统文化村落壤塘村坐落其间、国家级水泥风景区则曲河穿境而过、绿荫如织的南莫且湿地围绕景区......民族文化可视可听,古老技艺可触可感,异域风光可观可游让这里成为了壤塘最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壤塘文化大县的地位逐年稳固,如今该县已成为多元文化之都,“文化游”这张壤塘旅游的“新名片”愈发熠熠生辉,一条条“文旅融合产业带”正在逐步形成。(摄影:刘彦岚)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