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共“蓉”!武侯一季度新增外资企业11家

与世界共“蓉”!武侯一季度新增外资企业11家

来源:武侯发布 2025-04-17 09: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加坡能源集团、美国培声医疗等国际企业持续加码投资;

卡莫丁国际贸易、杰世达文旅等外资企业入驻;

本土企业山友暖通登陆纳斯达克;

四川首支国资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快速落地……

围绕“立园满园”行动部署

今年一季度

武侯区新增11家外资企业

实现外商直接投资(FDI)

4392万美元

取得“开门红”

聚焦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

成都外资吸引力持续增强

从双向奔赴到同向而行

武侯区生动诠释

外资来蓉“不见外”

抢滩产业蓝海

国际资本持续布局

“我们非常关注成都的产业布局,希望借助这里的发展势能,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近年来,新加坡能源集团在武侯区的战略布局持续深化,自2021年落地成都以来,该集团累计投入超5亿元,将国际领先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引入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等五大载体,并创新采用“投建运一体化”模式,推动区域综合能源改造。“武侯的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为我们的技术本地化提供了绝佳土壤。”新加坡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直接投资、短期投入,到前沿技术和长期资本的引入,外商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医疗科技领域,美国培声医疗在华西转化医学产业园设立儿童语言障碍数字疗法研发中心,依托武侯区13家三甲医院资源,构建“AI筛查+数字干预”创新体系。“投资武侯就是投资未来。”培声医疗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与成都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助力武侯区提升转化医学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吸纳优质外资,实现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同频共振,正是“强链”“补链”的关键一招。当前,武侯区已推出“人才新政”,向全世界人才广发“英雄帖”,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

本土企业出海

释放强劲外资引力

推动“本土化”与“全球化”深度融合,实现外资与“蓉”共生,是成都对全球资源的另一层吸引力。

今年3月,扎根武侯18年的山友暖通,凭借武侯大悦城等地标项目经验,成功赴境外上市,成为2025年成都新上市企业“第一股”,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投资武侯。“上市过程中,武侯区外资主管部门联动金融监管单位组成服务团队为我们量身定制方案,协调跨境合规问题,效率远超预期。”山友暖通相关负责人感慨道。去年以来,武侯区依托外资企业服务专班、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开展重点产业专项培育等具体举措,已推动多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通道。

本土企业投资价值不断提升的同时,“武侯服务”的品牌价值也在溢出。蜀道资本QFLP项目作为四川首支国资QFLP基金,从启动审批到3900万美元外资到账仅用10天,创下“武侯速度”。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武侯区联动市级相关部门组建了‘24小时’响应专班,充分发挥国资企业海外投融资平台优势,精准匹配境外投资方的投资要求,高效实现项目‘无障碍’落地。”

推动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持续加强本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关键领域的投资吸引力,武侯区坚持以开放为舟、以创新为帆,在全球化浪潮中稳舵前行。武侯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立园满园”思路,构建“外资服务立方体”,从载体供给到政策适配,形成完整链条,力争在外资招引规模和质量上实现双突破,为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注入新动能。

记者:蒲振韬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