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多个物种新记录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多个物种新记录

来源:四川日报 2025-07-04 09: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保护区内子梅村附近监测到黑麝的清晰活动影像。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7月3日,记者从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该局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共同组织的贡嘎山植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已收官,科研人员发现大量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珍稀濒危植物,其中多个物种为贡嘎山的新记录、新分布。

本次科考活动历时10余天,涵盖贡嘎山区域的干热河谷、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阔叶灌丛及高山草甸等多种典型生态系统。经过初步整理与鉴定,科研人员发现软叶筒距兰、三裂碱毛茛等贡嘎山区域的新记录种。其中软叶筒距兰喜明湿环境,此前记录分布于我国台湾花莲县等地,四川境内首次发现该物种是在九寨沟县;三裂碱毛茛多分布于四川西北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盐碱性湿草地。

科研人员还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独叶草的超大野生居群。该居群保存状态优良,个体数量庞大,初步估计逾万株。独叶草是我国特有的孑遗植物,仅分布于四川、甘肃、云南及陕西,反映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以前的古老植物区系分布情况。这一发现为制定针对性保护策略、深入探究该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提供珍贵线索,对推动珍稀物种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记者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日,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西华师范大学联合开展的野生动物调查中,科研人员在保护区内子梅村附近监测到黑麝的清晰活动影像,这是四川首次发现该动物分布。黑麝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十分稀少,国内记录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云南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等区域,国外多见于不丹、缅甸北部和尼泊尔东部。此次发现,使四川有记录的麝类物种从2种(林麝、马麝)增加到3种。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素有动植物宝库之称。近年来,省林草局组织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展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更新至65种。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