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护员手机直拍“鸟中大熊猫” 凉山再添四川山鹧鸪栖息地

巡护员手机直拍“鸟中大熊猫” 凉山再添四川山鹧鸪栖息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9 10: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四川山鹧鸪活动影像(沙妈牛布 摄)

近日,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沙妈牛布在海拔2000多米的密林中,首次用手机直拍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四川山鹧鸪的活动影像,这也是该保护区成立近50年来,巡护员首次通过便携设备记录到这一濒危物种的鲜活画面。

“太难得了,太珍贵了,这是我巡护十多年头一回拍到‘鸟中大熊猫’。”沙妈牛布说,在巡护途中,他与队员阿洛麻林听到落叶间传来刨土声,屏息靠近后,透过竹丛发现一雄一雌两只四川山鹧鸪正在觅食。他迅速举起手机放大镜头,成功定格下它们的灵动身影。

更令人振奋的是,此次发现意味着保护区内新增一处四川山鹧鸪栖息地。2022年,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首次拍摄到四川山鹧鸪。2023年,保护区红外相机再次拍摄到四川山鹧鸪活动影像。而这次由巡护员拍摄到四川山鹧鸪的地点,是距离此前红外相机观测点约十几公里外的全新区域。

意识到这是新增栖息地的重要发现,沙妈牛布立即在该区域重新布设红外相机。6月29日,红外相机果然清晰记录到四川山鹧鸪再次现身。

“这次和前两次拍摄到的区域明显不同,除了相隔十几公里外,海拔也不一样,前两次拍摄到的地方海拔1000多米,现在这处新的区域海拔2000多米。”沙妈牛布说。

四川山鹧鸪是我国西南山地特有鸟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堪称鸟类中的“活化石”。由于其对栖息地环境要求较高,其野外种群数量极为稀少,其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也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近年来,四川凉山州在生态保护领域持续发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森林覆盖率逐年攀升。同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为生态安全筑牢法治防线。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凉山州积极推动保护区、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除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冕宁冶勒、雷波麻咪泽等保护区内,大熊猫、黑鹳等珍稀物种频繁现身,生物多样性愈发丰富。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赵俊峰 彭超)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