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西南财经大学与美国特拉华大学合作创办的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以下简称“特拉华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成立。经过五年探索,作为国内首个以数据科学为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已培养出两届毕业生,其人才培养成果逐渐显现。
深造之路宽广 顶尖学府青睐
2025年春,特拉华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谢同学收到了耶鲁大学的录取邮件。这个总说自己是“信息海绵”的姑娘,四年里攒下了一摞荣誉证书:国家奖学金、刘诗白奖学金,还有数学建模竞赛的获奖证书。她记得自己在实习时,对着密密麻麻的商业数据,一点点用机器学习算法梳理出规律,最终形成的解决方案被企业采纳时,导师说:“这就是数据科学的价值。”
在特拉华学院,和谢同学一样收到顶尖学府通知书的还有很多。2024—2025年,4名毕业生被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专业录取。据统计,2024-2025两届毕业生里,超过80%的学生都收到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深造录取通知。
中外资源融合 助力学子成长
即便不走出国门,特拉华学院的学生也能接触到国际化的教育资源。金融数学专业的黄同学发现,自己专业课表中,八成核心课程采用的是从美国引进的原版教材。“课本里的案例多来自纽约华尔街,但老师总会结合国内金融市场进行讲解,很有启发。”这样的教学安排在学院十分普遍,四年里,近四成课程由美国特拉华大学的教师直接授课。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陈同学,至今对大三时在曼谷WITS会议上宣读论文的经历记忆犹新。他与同学合作的研究项目,由美国导师全程指导。每周三晚上,两人都会准时与美国导师视频交流,带着写满演算过程的纸张探讨研究细节。这篇凝聚着跨洋协作汗水的论文,顺利通过审稿,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学子的风采。
过去五年,特拉华学院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已与11所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33名学生先后前往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交流学习。
从校园到更广阔的天地
2024年夏天,常同学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联合国区域协调员办公室里,对着厚厚的报表核对数据。作为学校首批联合国机构志愿者,她的工作是追踪当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看到自己整理的评估报告能为项目调整提供参考,突然懂了‘全球胜任力’不是句空话。”如今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可持续性全球商务硕士的她,依然会关注那些曾经参与过的南非项目进展。
金融数学专业的段同学,毕业季正收拾着去凉山州的行李。这个担任过四川高校志愿服务联盟驻会主席的年轻人,即将以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的身份,去美姑县中学教孩子们数学。“在学校做志愿服务时,看到过乡村孩子眼里的光,这次想真真切切为他们做点什么。”
还有物流管理专业的周同学,这个发表过JCR一区论文的姑娘,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做商业分析时,发现很多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问题,想用数据思维去琢磨法律规则,或许能找到不一样的解决思路。”
学院成立以来的五年,足够一群年轻人从青涩走向笃定。特拉华学院的教室里,依然每天都有中英文交织的讨论声;自习室里,熬夜赶项目的身影还在灯光下晃动。就像那些已经毕业的学子,有人在耶鲁的实验室里调试模型,有人在香港的课堂上探讨全球可持续发展,有人在凉山的讲台前写下板书——他们用各自的选择,续写着这所中外合作学院的成长故事。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赵俊峰 彭超|王春燕 易家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