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约1米、体重约30公斤,名叫“镋钯”的双足机器人,不仅能用灵活的“脖子”跳高难度群舞,更懂得用“歪头杀”和“表情包”俘获人心。即将在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赛场亮相的它,将化身动感十足的“机器人啦啦队”,与人类演员默契配合,完成精心编排的集体舞蹈。
音乐骤停,排练间隙,“镗钯”顶着巨大“萌脸”的机器人忽然转过头,19寸屏幕上,一双电子眼精准捕捉到围观者的镜头。它俏皮地歪了歪头,屏幕上瞬间蹦出一个眨眼的“wink”表情。随后,它随着音乐节拍精准踏出舞步、扭动身躯,甚至“摇头晃脑”地与人类进行眼神互动。
这款“镗钯”机器人,由成都兴锦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锦江区全资子公司)研发。“它从运控算法、核心模型到本体设计,由我们全栈自研,是百分百的‘成都造’原创机器人产品。”该公司品牌宣传负责人田敏说,“镋钯”之名源自成都锦江区的一条百年老街,这条街巷既承载着老成都的烟火气,又涌动着年轻新潮的活力。团队也正是从这种城市特质中吸取灵感,从而造就了“镋钯”机器人兼具前沿科技内核与亲和萌动外形的特征。
“镋钯最特别的,便是其搭载的全球双足机器人中最大尺寸的19寸屏幕,以及拥有业界最高6自由度灵活度的头部。”田敏说,这赋予了镋钯“类人”表现力:头部可流畅完成前俯后仰、左右倾斜、天线转动等动作,结合屏幕上实时生成并同步变化的丰富表情,精准模拟“歪头关切”“点头肯定”“摇头安慰”等细腻微表情交互。
田敏说,与团队另一款聚焦家庭场景通用智能的“贡嘎”机器人不同,“镋钯”的核心突破在于其自研的“小脑”——仿生步态运动控制系统。“它实现了高仿生步态行走、在复杂路面保持超强平衡鲁棒性,以及多机精准群控协同。”这些技术使得“镋钯”能完成上下蹲起、快速转向、变速行进等高难度动作,并能与多台同伴保持精确队形与动作同步,这正是其能在世运会上承担高难度啦啦队集体舞蹈表演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镋钯”还在设计上预留了丰富的模块化文创配件接口。这意味着它能像拼装乐高一样,快速“变装”为不同文化形象——三星堆黄金面具、川剧脸谱、国宝大熊猫等极具成都乃至四川特色的文化符号,都能通过前后多点位接插接口呈现。田敏透露,未来,团队将基于此产品推出三星堆机器人、仿生恐龙机器人、熊猫机器人等系列产品,构建完整的成都文化科技IP矩阵。
与“镋钯”同台亮相的,还有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打造的“小吒”机器人。这款拥有可爱哪吒造型的机器人,不仅将参与表演,还将“走进”世运村,为各国运动员和来宾提供智能导航导览服务。而该项目也是“2025年成都市科技赋能世运场景成果转化示范项目”。
今年4月,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世运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联合发布《2025年成都市科技赋能世运场景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申报指南》,围绕火炬传递、智慧导览等8个具体场景,组织科技赋能世运场景成果转化示范项目,以“真金白银”的支持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落地、转化,让赛事举办更安全,观赛体验更畅快,最终有包括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的“基于激光雷达SLAM与大语言模型的双轮足智能机器人”等6个项目予以立项。
世运之后,“镋钯”们的舞台将延伸至整座城市——它们将率先进驻春熙路、太古里等城市核心地标商圈和重点文旅景区,承担多重角色,通过生动表演吸引客流、利用大屏幕进行融媒体信息展示与广告投放、借助多模态感知系统进行安防巡逻与人流疏导、提供多语种导览讲解服务。其搭载的智能系统还能在大型赛事演出中执行特殊人群筛查、图案识别预警等安防任务,为城市重大活动保驾护航。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赵俊峰 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