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支持做优银发旅游列车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到2027年,四川将力争“熊猫旅游列车”累计开行数量不少于200列,游客数量不少于6万人次。
据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尹奇志介绍,近日,四川省商务厅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等相关部门,制定了《做优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行动方案》,并于7月8日正式印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力争“熊猫旅游列车”累计开行数量不少于200列,游客数量不少于6万人次,开行数量和旅客运输量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将银发旅游列车打造成四川旅游消费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尹奇志表示,《行动方案》从加力供给扩容、深化适老改造、强化多元赋能、强化保障支撑四个方面,提出了12项工作措施。
在加力供给扩容方面,将拓展开行线路网络加密班次,增加银发旅游列车开行频次、密度和覆盖范围;统一打造品牌,按照“品质、舒适、普惠”分层定位,适配不同银发群体消费需求;深化市场化运行机制,健全“铁路局集团+投资主体+运营主体”合作投资运营方式,支持地方政府、国企、民企等多元资本参与银发旅游列车投资改造。
在深化适老改造上,将提升列车配套设施适老化水平,围绕银发群体需求,优化车厢功能布局,增加适老化设施;推动景区景点适老化改造,结合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无障碍通道等适老化设施;引导运营主体提供适老化服务,开发银发群体专属服务体系,与地方公共交通单位合作,为银发旅客提供专享优化交通换乘服务。
在强化多元赋能上,将丰富商文旅消费服务供给,支持特色美食、老字号产品、非遗技艺、地方表演团队等上列车,为旅客提供多元消费服务;提升医养联动服务水平,建设银发旅游列车医疗康养服务专区,探索随车配备卫生健康服务团队,列车上产生诊疗费可用医保异地结算。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争取将银发旅游列车改造项目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并在消费新场景、列车运行、信贷保险等方面享受奖补或政策支持。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新表示,发展旅游列车是国铁集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旅游、银发经济、服务消费的重要举措。铁路旅游列车是在旅游资源丰富的线路或区域开行,主要面向旅游客流的铁路客运产品,具有路线灵活、多点串联、在途观光、车随人走、昼游夜行的特点。近年来,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铁路路网能力得到了极大扩充,也为银发旅游列车的开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成都局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旅游列车的开行组织工作,不断加大开行的工作力度,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旅游出行需求。”刘志新说,成都局集团公司2024年在四川共组织开行旅游列车310列,是历年来开行最多的一年。共计发送旅客17.7万人次,其中60岁及以上银发游客占比76.5%。2025年以来,已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59列,累计发送游客15.2万人次。
近年来,成都局集团公司已推出“魅力西南连线游”“大美新疆环线游”等多款畅销产品,线路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跨国线路探索“铁路+游船”“普速+动车”的模式,开行了“中韩山海情”“黔进异域老挝”等跨境旅游产品。同时,开通峨眉山至黄龙九寨的川青动车旅游专线。下半年,还将开行“成都—广元—阆中—贵州凯里—重庆—成都”以“三国文化、民族风情”为主的西南环线游,银发旅游线路和产品日益丰富。
刘志新表示,成都局集团公司将按照品质型、舒适型、普惠型三个梯级创建银发旅游列车产品体系。围绕银发客群特点,优化列车车厢的功能布局,增设餐饮、娱乐车厢,增加卫浴、医疗设施,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银发群体的出行需求。同时,已将安靖车站打造为旅游列车的专属始发站,全面提升银发游客的出行体验。
成都局集团公司按照“差异化定位、标准化管理”的思路,构建“熊猫专列”和“锦绣山河”两大品牌体系。其中,“熊猫专列”定位品质、舒适型,在第一代“安逸号”、第二代“什邡号”、第三代“成都号”的基础上持续升级服务品质;“锦绣山河”定位为普惠型,已推出第一代“岷江号”,与“熊猫专列”形成互补,覆盖不同消费层级的需求。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赵俊峰 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