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2025年凉山州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开幕。本次活动不仅深度还原摩梭人千年传统民俗,更以国际化视角搭建起多元文明的对话平台。
转山转海是摩梭人世代相传的重要民俗,起源于对自然山水的敬畏与感恩。为保护和弘扬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凉山州将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正式设立为“泸沽湖转山转海节”,并纳入地方法定节日,盐源、木里两县民众可享受一天专属假期。旨在将其打造成继彝族火把节之后,凉山州又一张极具民族特色的文旅名片。
当日,盐源泸沽湖与木里香格里拉湖两地同步举办庆典活动。泸沽湖会场以“湖畔交响”“山海致礼”“节日欢歌”“转山转海”四大板块呈现精彩内容:摩梭青年跳起传统甲搓舞、达巴诵经祈福、悠扬山歌与特色乐器演绎,配合猪槽船方阵,为观众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香格里拉湖会场同步推出环湖徒步、民谣音乐节、藏服展示和火秀表演等多元活动。
本届转山转海节还迎来“环球人物年度盛典”系列重要活动。“泸沽湖对话”邀请各国文化学者、旅游专家、非遗传承人等,围绕跨文化合作、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专家学者认为,转山转海节既是摩梭文化的活态传承,也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
当晚举办的“民族文化守护者致敬之夜”,聚光灯为12位民族文化守护者亮起,他们之中包括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和基层文化工作者,活动旨在以崇高的敬意与掌声,致敬这些守护文化根与魂的英雄。
本届转山转海节充分发挥文旅平台优势,除核心仪式与论坛外,还在泸沽湖会场推出星河阿夏派对、摩梭美食市集等系列配套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与本地摩梭人、藏族、纳西族等群体共同参与。节庆互动不仅使千年民俗文化从传承变成“可体验”,也搭建起了文化共融的桥梁。
为推动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当地设立了摩梭文化传习基地,常态化开展纺织、歌舞、达巴经文等非遗教学,定期举办成丁礼、篝火晚会、转山转海等民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引导游客从观赏者转变为参与者和传播者。
在文化创新方面,当地积极推进摩梭传统故事实景剧创作、主题研学产品开发,邀请网络达人参与文化传播,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效衔接。
今年以来,泸沽湖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超过30%,众多村民返乡创业,开办民宿、餐饮和手工艺店铺。据统计,环湖区域现有民宿近500家,带动就业3000余人,文旅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2025年暑期,泸沽湖旅游接待量与收入同比分别增长超30%和40%,形成"生态美、文化兴、旅游旺"的良性发展态势。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赵俊峰 彭超| 邓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