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加速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历史性突破的背景下,11月12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全体会议在宜宾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球的政府代表、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及企业高管等4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产业链前沿动态、行业未来蓝图进行主旨报告、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
大会还发布了备受关注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指数(2025)》,并举行了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完成180个重大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861亿元,助推宜宾乃至整个川渝地区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促进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合作共赢。
连续四年发布权威指数 把脉行业新风向
“面向‘十五五’,动力电池产业必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要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增强产业链竞争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将新能源产业打造为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体会议第一阶段,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就《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作主旨报告,为产业发展锚定航向。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学精准的评估与指引。全体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发布《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指数(2025)》。该指数自2022年起已连续发布4年,全面反映产业动态变化和年度进展,为政策制定、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在行业内树立“风向标”,引领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指数(2025)》包含全球指数、中国指数、企业指数三个维度。从全球指数来看,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具有明显优势,中国领先优势明显,产业规模大幅度领先,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大,优势企业多,带动装机量增长,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占比超60%。在创新能力、产业链完备性等关键维度上,中国同样持续领跑全球市场。
从中国指数来看,广东、江苏、四川、福建、湖北等省位列前五,与去年保持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动力电池产业链完备,产业规模位居前三,在电池产能、产量、优势企业数量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从产业链完备性来看,四川在电池材料加工端、电池上游原材料端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从可持续发展来看,四川绿电资源丰富,正打造国内零碳电池工厂标杆。
从企业指数来看,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在企业规模、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综合排名前三。
面向“十五五” 聚焦行业前沿共绘新蓝图
在主题演讲与圆桌对话环节,全球产业领军人与行业专家深化行业交流,碰撞思想,围绕动力电池产业技术核心、生态构建与未来区域等方面分享真知灼见。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发言嘉宾既有“十四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量质齐升的总结,也面向“十五五”对产业未来发展的专业前瞻与深刻洞察。
“材料定乾坤。”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动力电池产业的新质发展首先在于源端材料的突破。他预测,“十五五”期间,动力电池+储能+AI能够重塑能源、移动能源新未来。朱共山特别表示,宜宾从链式发展到生态共建,从“一白一黑”到“一蓝一黑”,从动力电池到“4+4+4”现代化产业体系,其“现象级IP”已成为眺望未来的一扇窗口。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智能增程电动汽车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实践,将盘活传统汽车动力“存量”资产,发挥新能源“增量”技术的优势。
“数智化赋能让动力电池生产更低碳,让电力能源系统更灵活,让资源利用更高效。”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李小琳通过数智化破局、协同共生、良性循环、展望未来阐述数智化如何赋能新质动力绿色发展。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则深入探讨了动力电池质量和技术突破以及半固态电池安全问题。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王军将视野延伸至交通与能源深度融合领域,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承浩以整车企业的角度,谈到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本质是能源技术和智能技术协同创新的结果。日本电池供应链协会秘书长森岛龙太与英国无国界可再生能源机构董事伊奥娜·特罗菲莫娃·艾略特则分享了国际视野,介绍全球供应链协同的重要性与国际电池新生态系统。
圆桌对话以“展望2030动力电池未来发展趋势”为主题,思想火花激烈碰撞。在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主持下,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久俊、著名经济学家刘胜军、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吴坚,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亮、SK On中国区总裁李晓云、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复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展开深度交流,充分肯定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政策支持,同时指出未来合作路径以及行业现存痛点,为行业打破思维定势带来全新认知启发。
180个重大项目签约 861亿元投资激发新动能
全体大会压轴举行了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本次共签约项目180个,总金额达861亿元,涵盖动力电池、新型储能、光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新能源关键领域,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集聚效应与发展动能。
据介绍,本次大会签约成果实现了龙头引领与投资体量双重突破,吸引超50家龙头企业落户宜宾,涵盖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与瞪羚企业,其中以深圳鹏程无限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软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高能级主体集中布局,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达26个,签约金额占总金额近50%。
同时,本次大会签约成果体现了技术创新与链条延伸协同并进。签约项目贯通基础原材料、电池电芯、核心零部件并延伸至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并在前沿技术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如深安锂能(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半固态电芯项目、新石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示范中心项目等,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据悉,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突破900亿元、年税收贡献超5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近3万个。在显著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同时,也推动新能源产业人才加速向宜宾集聚,为构建可持续发展人才生态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编辑:彭超 通讯员: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