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表现出“三稳、三进、四快”的特点

四川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表现出“三稳、三进、四快”的特点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1-22 07: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介绍,2019年四川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4937.7亿元,同比增长3.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70元,增长10%。主要表现出“三稳、三进、四快”的特点。

稳:

粮食生产平稳增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419.0万亩,比上年增加20.6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量3498.5万吨,比上年增加4.8万吨,增长0.1%,在全国各省中继续保持在第9位。

特色产业稳定发展。全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119.8万亩,比上年增加95.1万亩,增长1.9%;油料、中草药材、蔬菜及食用菌、茶叶、水果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良好,产量分别达到了367.4、49.0、4638.4、32.6和1131.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3%、9.3%、4.5%、8.3%和4.7%。油菜籽产量实现18连增,有望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畜牧生产趋稳向好。全年出栏生猪4852.6万头,超额完成4008万头既定目标。生猪生产情况稳定向好,实现年底前生猪产能止跌回升。牛羊禽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出栏量保持续增长,牛出栏291.7万头,增长5.6%;羊出栏1780.2万只,增长2.3%,家禽出栏78756.6万只,同比增长19.2%。

先导性支撑产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种业加快发展,完成162个农业县种质资源普查,建成现代化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9万亩,审定通过69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启动建设了7个地方猪品种资源备份场。现代农业装备逐步升级,出台《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新增农机总动力10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1%,新建(改造)提灌站3000座,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益农信息社实现农业园区全覆盖、行政村覆盖80%。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初具规模,建设和提升105个农产品冷链物流产地集配中心,冷链物流静态库容达703万吨、日烘干能力76万吨,新建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1000座,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56%。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一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行动。推进了3000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和29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建设。农村卫生厕所达标数1350万户,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2%。二是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面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和“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评定工作,全年将建成1.5万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全省4.6万个行政村保洁员基本实现全覆盖,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30%左右的村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三是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在78个项目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推广农牧结合生态治理模式,覆盖了全省70%以上的生猪养殖量,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

农村改革持续推进。一是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历时三年的清产核资工作按期完成。41.4万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资产总计2193.9亿元,已确认成员身份1650.6万人。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省确权颁证率达到95%。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省耕地流转率超过40%,适度规模经营率达26.7%。三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经营主体。全省新培育职业农民4万余人。在全国率先实施现代农户家庭农场培育行动,扶持3141家家庭农场发展,新培育家庭农场2500家。扶持2555个农民合作社。新评定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300个,省级示范社达到2400个,国家级示范社483个。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5家。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70元,增长10%。一是劳务收入稳中有升。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440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9%。其中,省内转移就业1360万人,省外转移就业1080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达到4662元,增长8.1%。二是经营收入快速提高。生猪价格大幅上涨,生猪养殖效益持续向好。同时牛羊家禽价格也出现跟涨情况,使畜牧业生产效益显著提升。经营净收入达到5641元,增长10.2%,对增收贡献率近40%。三是脱贫攻坚增收效果显著。大力实施扶贫专项,投入各类资金1501亿元,全年实现了50万人减贫,1482个贫困村退出,31个计划摘帽县达到验收标准,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

农业投入较快增长。一是财政资金投入增幅明显。省级财政农业专项投入221亿元,中央财政补助374亿元,共计595亿元,比上年增加128亿元、增长27.4%,为推动我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财力保障。二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度。安排中省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补助资金55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95.5万亩,累计建成3788.5万亩。坚持不懈稳定粮食生产。三是聚焦“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安排财政资金9.96亿元,做大做强“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强化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农业生产方式加快绿色转型。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计划,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保持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达89.5%、80.2%,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8.6%以上。认定3市11县为第六批省级监管示范市县,命名1市11县为第二批国家农安县(市),数量居全国第二。累计7860家主体、11570个产品入驻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培育首批示范企业(基地)40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971件。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5422个,14个产品纳入全国首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激励机制加快形成。强化乡村振兴考核激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制度,成立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评选乡村振兴先进县10个、先进乡镇50个、示范村500个。实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考评,考核评定35个省级星级园区,认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3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558个。严格落实农民增收县委书记和县长负责制,压紧压实县(市、区)“三农”工作职责,通报表扬农民增收示范县35个。(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