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文脉传承,重拾邻里温情

重视文脉传承,重拾邻里温情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9-15 16: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新兴社区拔地而起,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营造高品质宜居生活氛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9月12日,“公园城市•天府新区在地文化研讨会”在成都天府新区举行。十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新时期城市社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与会专家学者首先对成都天府新区华阳街道麓湖公园社区周边的部分文化地标进行了考察,主要包括天府森林、红岩步道、天保湾大桥、云龙湾大桥、红岩山(菩萨岩)、东汉崖墓、正兴文化广场、苏码头、钓鱼嘴等,随后进入麓湖公园社区参观,并在寻麓书馆展开交流研讨。

重视文脉传承,走新时代发展之路

“麓湖社区是成都社区治理的典范,这里的各种社区活动,尤其是文化活动搞得很好,令我很感动。”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表示,麓湖社区属于华阳街道,而“华阳”是古蜀祖源文化的地标;文化是根,是魂,希望麓湖社区“传薪火,走新路”,在注重当地文化的挖掘和传承的同时,走新时代国际化社区现代转型和国际表达的路。

据谭继和介绍,麓湖社区所在的区域历史文脉、历史遗产非常丰富,特别是清代后期槐轩学派的创始人刘沅,是能与龚自珍相提并论的思想家。刘沅的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天理良心”。他指出,这对今天的社区治理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即人要遵从自然之道,人与天地(大自然)共命运。

谭继和强调,今天的社区治理和建设,不再是一般性的建设,而是文化根的建设,是文化灵魂工程的建设。为支持麓湖社区的文化建设,谭继和还特意向寻麓书馆赠送了《十三经恒解》(笺解本)、《仙源故乡》、《巴蜀文脉》等著作。

“人总是要找到自己的根。”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欧福克(Volker Olles)对刘沅槐轩文化的挖掘高度重视。他表示,槐轩文化涉及四川的教育、文化、慈善等方方面面,把槐轩文化作为本地文化的地标,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刘开军以刘沅家族修方志和办学的例子,指出社区建设要强化与当地文化的联系,重视文脉的传承。他建议麓湖社区编写当地的大事记乃至《麓湖志》,记录当地的发展变化;同时开设国学班和书塾,让社区成为家庭与学校之间一个重要的教育单元。刘开军还以出身传统家族的刘咸炘办报为例,指出发展在地文化的同时,也要兼具国际视野。

利用公共空间,重拾邻里间的人情味

“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现在似乎不存在了。”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从自己所住老小区享受政府补助安装电梯,却因个别住户不同意,19个单元中仅有1个单元成功装上电梯的小故事讲起,指出当前城市社区的邻里关系存在的问题。

他建议,今后社区的建设要有一定比例的公共活动空间,否则大家都在钢筋混凝土建筑里呆着,连隔壁邻居啥名字都不知道。“我注意到,麓湖社区的居民正在尽自己的努力建设社区文化,希望麓湖能为成都其他社区的建设提供经验参考,重拾邻里之间温馨的人情味。”袁庭栋说。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祁和晖表示,麓湖社区地处公园城市理念发源地,其生态和人文秩序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社区地处优良的山水之间,且抓住了山水的优势,这给其他社区建设提供了参考。同时,更为难得的是,麓湖社区不同房型之间的房价差异巨大,但不同房型和收入层级的社区居民却能够共享同一个公共空间,享受的公共服务也没有差别。

祁和晖指出,麓湖社区通过广泛开展社群活动,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乡愁、乡情。她建议,结合麓湖当地的山水条件,形成有社区自身特色的新的节庆习俗,比如中秋节邀请成都市民来社区共赏湖中月,同时提供有自己特点的月饼、传统音乐。这种形式能够让社区居民产生共情。

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国平提出,公共空间的建设,要遵循李冰“因地制宜”和张陵“道法自然”的两种思想理念。同时,要在社区打造传统形式的阅读空间,让其成为居民在一起学习、交流、讨论的公共空间,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很多社区已经有了公共空间,但有几个是活的?”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理事田犎指出了公共事务的重要性。他表示,要利用公共空间去创造公共事务,才能真正让公共空间发挥作用。要摆脱大城市人与人之间“原子化”的关系,回到充满人情味的社会,得从公共服务着手。

十方艺术中心策展人、麓湖公共艺术季学术主持胡燕子则提出,通过公共艺术创造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产生公共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中,重塑城市里的社群关系。她举了一个例子,他们曾经在麓湖里放置了一个5米长的鱼形艺术装置,平时没有人在那里停留,但这个装置出现后,很多小孩子就会聚集在那里玩,孩子的家长之间也因此相互认识了。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