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农业农村改革十大优秀案例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9-18 09: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委关于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探索和推动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的改革举措,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形成了许多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为推动四川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了重要“法宝”作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了总结推广改革经验,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各地持续深化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决定公开发布一批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省农业农村改革的优秀案例。

据四川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毛业雄介绍,前期,经四川市州择优推荐上报、四川农业农村厅初步筛选、专家评审打分和综合评定,从各地上报的50余篇改革案例中评选出10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优秀案例。评选过程中遵循了三个原则:一是聚焦重点。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乡村多元投入保障制度、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党的十九大以来的重点热点农业农村改革主题。二是具有影响。所评定的案例原则上都是在省级及以上简报、报刊、媒体上有过报道,获得过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者中省级别荣誉。三是综合评定。将各地推荐上报的优秀案例,分送四川省社科院、西南财大、四川农大、省农科院等专家进行了评审打分,在充分尊重评审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案例是否具备改革特质、是否涵盖了近年来的热点改革主题、是否具有代表性等因素,最终确定了10篇优秀案例。

毛业雄就其中7篇优秀案例作了简要介绍:

第一篇:成都市的《创建“农贷通”平台 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金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成都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农村产权、农业政策、农村金融等各类资源,构建起多种功能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贷通”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截至今年6月底,平台入驻金融机构75家,推出各类金融产品719个,累计放款2万多笔、321.58亿元,有效破解了农民群众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在农村金融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篇:泸县的《闲房荒宅变资源 民富村美强支撑》。作为四川省首批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泸县在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释放出了“生钱、生地、生项目”的改革红利。试点来,泸县农村村民实现跨区居住0.5万人,盘活闲置宅基地2.3万亩,宅基地退出户平均收益4.2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平均土地收益突破100万元。其探索的宅基地依法取得、分类处置、有偿退出、适度放活和规范监管的创新举措,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公平节约集约用地提供了可行的实践经验,部分经验做法被吸收写入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

第三篇:广汉市的《创新“四化”举措 培育“四有”农民》。为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广汉通过完善遴选机制、创新培育机制、强化保障机制、出台扶持机制,将传统农业从业人员培育成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将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培育成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人才,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活跃在广汉田间地头,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精准化、体系化、制度化趟出了一条新路子。截至目前,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97人,其中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的551人,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第四篇:三台县的《下好闲置资产盘活棋 巧变“包袱”为“财富”》。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是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面临的一项现实课题。三台县通过摸清“资产底数”、化解“权属难题”、推动“腾笼换鸟”,一批昔日的办公场所、闲置学校等镇村公有资产,通过入股、租赁等方式变成了生产厂房、农产品初加工车间,部分公有资产还充实变成了养老院、幼儿园、便民服务中心等民生项目,为全省“两项改革”后优化资源配置、破解闲置资产“就地撂荒”、推动现有资产“保值增值”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路径。

第五篇:广元市朝天区的《三村联盟活资源 协同发展享红利》。朝天区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局限,选择地理位置毗邻、资源禀赋大同小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三个村抱团发展,推动三村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谋、成果共享,走出了一条山区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新路子。2018年10月三村结盟以来,三村实现产业增收380余万元,群众人均增收1800元以上。

第六篇:资中县的《强化多元投入保障 “小血橙”变“大产业”》。资中县围绕做大做强血橙产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在基地建设、品牌构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创新农业投入方式,提高财政投入精准度、提升金融资本创新度、扩大社会资本参与度,切实增强了血橙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为保障乡村振兴投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目前,全县资中血橙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量41万吨,种植面积与年产量约占全省的80%、全国的60%,产品远销俄罗斯及东南亚等,资中县也被评为“中国血橙之乡”。

第七篇:开江县的《创新“稻田+”产业模式 打造蜀地“鱼米之乡”》。开江县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全面助农增收为目的,建设集美丽新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稻田+”试验示范区,掀起了一场稻田经济的“绿色革命”,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动能。2020年,开江县被纳入全省首批整县推进“鱼米之乡”创建试点示范县之一。

毛业雄说,需要说明的是,此次发布的案例只是四川省众多农业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仅是某一改革主题中相对比较典型的案例,一些领域、一些地方在实践中还探索创造出了许多鲜活的经验,需要继续加强总结和提炼。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农村改革的决策部署,聚焦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能得到实惠的重难点改革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将四川省农业农村改革引向深入,努力走在全国农业农村改革的前列。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