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非遗技艺“活”起来

10月14日,国际藏药浴学术及产业研讨会在九寨鲁能胜地旅游度假区隆重开幕,一场展现壤塘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的文化饕餮盛宴如约而至。

文化赋能,非遗技艺“活”起来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14 21: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14日,国际藏药浴学术及产业研讨会在九寨鲁能胜地旅游度假区隆重开幕,一场展现壤塘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的文化饕餮盛宴如约而至。

壤塘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生物种类多样,高原天然药材种类繁多,且在壤塘各片区有着较多藏医学知识丰富的藏医大师,口口相授、手手相传的藏药经验传承脉络清晰,历史悠久,基于此,2010年壤塘创办了公益性的非遗传习机构——壤巴拉藏医药传习所,聘请青海、甘孜等地更加权威,经验丰富的藏药大师对传习所的学员们进行专业培训,让学员们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传承和展现藏医药的智慧和精髓。不仅如此,还分批次地让学员们在南京,上海等地系统学习中医、道医等知识,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本土藏医及理疗师队伍。2017年,壤塘药浴体验馆在中壤塘创业园应运而生,由此,这一传统技艺在壤塘落地生根。

2021年9月27日,壤塘阿如藏雪域康养宝林藏药浴SPA馆在九寨沟鲁能非遗街隆重开业,该馆利用壤塘独特的高原纯天然、无污染的各类藏药,通过药浴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皮肤、孔窍、腧穴,药物通过皮肤直接吸收发生作用,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其祛风散湿、化瘀活络等药理效应受到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据悉,壤塘非遗文化产品在九寨沟鲁能非遗街开设4家门店,产品涵盖藏毯、藏纸、藏香,藏陶、堆绣等多种壤塘非遗产品,自9月开业以来,仅藏毯门店实现的经济效益就达到了3万余元,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壤塘非遗技艺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多年来,壤塘县始终树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坚持“文化优先”战略,将文化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旗帜,积极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坚定了文化发展方向,为实现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产业强县的转变,陆续以觉囊梵音、藏医药、藏纸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为核心,创办了47个非遗传习所,逐渐形成了“壤巴拉非遗传习”体系,打造了非遗全域开花的格局,通过培育一批像壤塘藏药浴一样地域特色明显、具有影响力的非遗文化品牌以此提升壤塘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壤塘非遗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一大批民间技艺传承人重振信心、重拾技艺,一大批年轻人参与和投入文化传承行列,许多逐渐遗失的非遗文化项目又回到了牧民群众身边,并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如今,随着壤塘丰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被世人认知,截至目前,壤塘有3000余名青年从事非遗生产性保护、活态化传承,人均年增收超过4000元,在传承技艺的同时还吃上了“手艺饭”“文化旅游饭”,通过文创产品销售和旅游的渐入佳境。一条农牧民不离乡、不离村、不离土、不离牧的技能致富新路子已经开启,壤塘文化致富新路径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