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央视春晚

四川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央视春晚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2-03 14: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亮相

1月31日晚,农历春节除夕夜,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向全国人民正式发布,共庆新春佳节。

这件青铜面具宽131cm、高71cm、深66cm,重131斤,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目前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形制最为完整、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其宽颐广额,面庞夸张,眉、眼、鼻、唇、耳等线条流畅,棱角分明。青铜面具是三星堆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典型器物,应是陈置在神庙中供人膜拜的神器。

青铜大面具于2021年6月23日出土于三星堆3号祭祀坑。面具提取后,文保人员对青铜大面具的铸造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其制作先分铸成型,由面部、面部、脸颊后部、眼睛、耳朵等多部位分别铸造,再焊接组合成一体,这既是青铜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人精神世界的独特表达。文保人员还在右眼眉、右眼球、右眼角均发现有经纬组织的丝绸纺织残留物。具有“通天、通神”功能的丝绸与面具的组合彰显神圣祭祀的意涵。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考古人员先后在三星堆遗址原一、二号祭祀坑旁勘探新发现六个祭祀坑。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10月,对三星堆祭祀区六个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展开,四川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国内参与研究的科研机构、大学达到39个,集聚数百科研人员、二十多个学科持续对一处考古遗址开展深入、持续研究在国内外均属罕见,形成了集考古发掘、现场及时保护、系统科学研究、开放式文物修复展示一体化的“三星堆模式”。

令人记忆深刻的是以“考古舱”为代表的多功能科学发掘与研究系统为精细化考古、实验室考古、应急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环境考古、科技测年、DNA测定、材料分析、青铜器研究、冶金考古等同步推进,在“百年考古”继往开来之际,展现中国新时期考古理念和考古技术的飞跃发展,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积极探索。

截至2021年底,三星堆六个祭祀坑共出土编号文物一万多件,黄金面具、顶尊人像、青像方尊、大面具、神坛模型、跪姿铜人、500余根象牙等众多文物令人目不暇接。此次岀土的铜尊、铜壘、玉璋、玉琮等众多文物显示蜀地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为进一步构建中华文化标识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