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圆满落幕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圆满落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4-13 10: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经过终审激烈角逐,来自科研院所、研究机构、高新企业等领域专家评委针对内地作品,评出特等奖作品49件、一等奖作品109件、二等奖作品320件、三等奖作品755件;针对港澳地区作品评出特等奖作品1件、一等奖作品2件、二等奖作品6件、三等奖作品18件。

为鼓励持续创新和作品孵化,本届竞赛还评出累进创新奖作品19件。为增强赛事的参与度,竞赛还评出省级优秀组织奖20个,高校优秀组织奖249个,省级进步显著奖5个,校级进步显著奖15个。浙江大学等42所高校获得本届赛事“优胜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本届赛事最高奖项“挑战杯”。

第十七届赛事搭建了“1+3”赛事架构,在延续往年主体赛的同时首次推出红色专项活动、“揭榜挂帅”专项赛、“黑科技”专项赛。其中,红色专项活动旨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吸引全国1292所高校参与,1.7万多个青年学子重走红色足迹、赓续红色基因,红色专项作品线上展播获得点播数40.5万次、转发数60.1万次、评论数23.6万条;“揭榜挂帅”专项赛实现青年学子科创能力和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吸引来自全国23个省份、115个高校的1311名大学生参赛,项目覆盖量子信息、3D打印钛合金材料、国产化网络信息安全等“卡脖子”技术难题或传统基础行业领域;“黑科技”专项赛鼓励学生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等前沿领域,萌生新想法、创造新作品,打造集聚广大学生青春创意的新潮“科创趴”,吸引全国468所高校参与。

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围绕“增强群众性、客观性、交流性”持续优化改革,累计2500多所高校的2.2万件作品参赛,参赛高校数、辐射带动学生数创历史新高。其中,特等奖覆盖18个省份,中西部省份获奖数大幅增加,一般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参与热情大幅提升,赛事“群众性”不断提升;赛事评委邀请互盲保密、评审流程规范透明、授奖结果及时公开,全程由国家公证人员现场监督公证,赛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得到了全国参赛院校和师生的认可,赛事“客观性”不断提升;搭建“云展厅”、组织“云分享”,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多方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科创宣讲交流团、搭建经验分享平台,推动东西部省份常态交流、均衡发展,赛事“交流性”不断提升。

本届“挑战杯”竞赛主体赛共产生49件特等奖作品,这些作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展现了青年学生勇攀科技高峰、胸怀家国天下的时代风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三号”高效超长航时无人滞空平台》项目针对大面积区域持久巡查等场景的迫切需求展开超长航时无人滞空平台的设计研发,研究成果创造两项国际航空联合会认证的航时世界纪录;四川大学《心相瓣—基于自由基聚合交联的可预装人工主动脉瓣》团队通过多技术融合解决了现有人工瓣膜材料存在的缺陷,新研发人工瓣膜使用寿命大幅提升,产品成本大幅降低;东南大学《基于量子密钥的物联网安全系统与原型设计》团队在物联网体系中引入量子密钥服务,构建全链路的安全防护体系;华南师范大学《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监测与防控——基于广东省22所高校的三阶段调研》项目在对广东省22所高校学生监测数据分析基础上开发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撰写的“资政报告”被采用以指导全国心理战疫工作;南开大学《中国市场营商环境调查与优化——基于义乌小商品市场4年4000余份调研问卷的分析》项目连续4年累计调查4000多家义乌小商品市场企业,学术成果供全国5省10余个政府部门、协会、商会组织采纳落地。历经32载春秋,“挑战杯”竞赛成功陪伴千万青年学生逐梦圆梦,推动青年学子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