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四川”活动第二季——“红色经典·伟人故里行”圆满收官

“走读四川”活动第二季——“红色经典·伟人故里行”圆满收官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6-18 18: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6月13日至17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看四川杂志社承办的“走读四川”活动第二季——“红色经典·伟人故里行”圆满举行。

“走读四川”通过国际交流的形式,邀请在国外社交平台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外籍人士、网络红人和外国留学生前往四川境内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乡村古镇等具有特色的点位走访、参观、体验、交流,以他们的亲身体验和真实感受,向国际社会展示灿烂巴蜀文化、优美自然风光、淳朴民风民俗,以及四川发展新貌。

此次“红色经典·伟人故里行”选取了四川资阳、巴中、广安三座城市,循着陈毅故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邓小平故里等红色经典景区的足迹,去发现、记录在伟人精神的鼓舞下,演绎的新时代奋斗故事。 “参访团”成员由来自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的10名外籍老师和留学生组成。

资阳市乐至县是陈毅元帅的家乡。1959年10月,陈毅元帅回乡之时,到当地的丝厂视察,欣然赋诗“公社遍故乡,到处是桑园。蚕娘两万人,一年八季蚕”。为推动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型升级发展,近年来,乐至县委政府提出了创建“中国桑都”的奋斗目标,乐至蚕桑产业迈入了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在乐至的蚕桑产业园,外籍朋友们饶有兴致地参与了喂蚕的环节。成都体育学院留学生瑞克在乐至东山镇大学生创业园,对蚕丝被的手工制作尤其感兴趣,既轻又薄的蚕丝被成品让他爱不释手。

在陈毅故里景区,成都理工大学留学生李仁用普通话吟咏陈毅元帅的诗句。在这里,外籍友人还欣赏了精彩的川剧表演。

陈毅故里景区位于乐至县劳动镇旧居村,距县城仅8公里,占地700余亩。景区以陈毅元帅生平事迹和诗词作品为主线,全景再现了陈毅波澜壮阔的一生及其儒将情怀。

资阳站的压轴大戏是远近闻名的乐至烧烤。乐至烧烤渊远流长,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川中民俗饮食文化。乐至烧烤外焦里嫩、麻辣鲜香,每种食材都经过精挑细选,腌制一段时间后才上架烤制,烤制时不用孜然粉,而是按先后顺序刷上秘制香料、油,撒上辣椒面、花椒面,烤制出来后形成香、辣、脆、麻的层叠口感。

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张德是周星驰的影迷,他用电影《食神》里的台词来表达对乐至烧烤的喜爱,那就是:“太!好!吃!啦!”他说,会把这些感受发布在自己的平台账号,让外国朋友了解乐至、了解资阳。

在巴中市。外籍友人们先后走访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恩阳古镇、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胜地,探寻红色文化,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及当地绿色生态发展取得的成就。

巴中是历史上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过战斗的足迹。红色遗址、红色遗迹随处可见,被称为“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看见 “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西华大学留学生阿里请随行翻译逐字逐句做了解释,表示会在学习上以这16个字时时激励自己。

巴中是米仓古道的必经之地。唐宋时期,米仓道上南来北往的商旅、官员和文人在巴中驻足,沿着山崖石壁开窟造像、装彩题词。巴中现存石窟59处500余龛窟,其中,以南龛石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艺术最精美,成为巴中石窟的代表。四川大学留学生林春银说,之前很想去看乐山大佛,没想到今天在巴中南龛山上,与精美的唐宋佛像奇妙地相遇了。

米仓道上保存下来最完好的古镇当推恩阳古镇,它是米仓道陆路和水路的重要节点之一。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街道名称,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与热闹。除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栈房、祠堂、会馆等巴山民居风格的建筑。夜晚的古镇流光溢彩,让外国友人流连忘返。

通江县沙溪镇的王坪村,一座中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坐落于此。青山有幸埋忠骨,这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

成都理工大学留学生李迪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他第一次瞻仰如此规模的烈士陵园,“感觉非常震撼”。

在“走读四川”巴中站行程中,外国朋友们还亲身体验了皮影戏、棕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访了巴州区大茅坪镇蓝莓示范产业园、通江县沙溪镇红云崖民俗村。他们表示,此行身临其境地领略了巴中的人文历史,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光荣与传奇。

广安,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宽敞的景区道路,多功能游客中心,绿色环保车、多语种讲解员等人性化服务,让外籍友人赞誉有加。在展馆里,他们边看边听,深入了解小平同志如何用一生为中国书写了“春天的故事”。来自西华大学的日籍教师森永先生表示,他对邓小平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印象很深,对邓小平“三落三起”的经历尤其感到钦佩。

在广安前锋区代市镇,舞龙这项非遗活动引起了外国友人的极大兴趣。他们应邀加入了舞龙的队伍。

宕渠双竹连响是前锋区自远古流传下来的独特的民间文娱活动。在当地的思源实验学校,外籍友人观看了该校小学生表演的双竹连响,以及将非遗文化四川盘子融入课间活动的课间操。密克罗尼西亚籍留学生瑞克说,看见小朋友们如此热情,有一种开粉丝见面会的感觉。

华蓥山草木蓊郁苍翠,石林、溶洞蔚为奇观。 “滑竿抬幺妹”是华蓥山本地文化的精华,澳大利亚籍老师莫妮可鼓足勇气体验了一次坐滑竿,笑说自己变身“小幺妹”,感觉年轻了好几岁。

在道台院子举办的巴蜀文化分享交流中,也门籍留学生萨利赫谈了此行的收获:“非常感谢看四川组织的这次走读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以邓小平爷爷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所做的一切。身为在华的外国人,我们将努力发挥友好使者的作用,多多宣传大美四川、大美中国。”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