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是四川大学陈长文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之最终结项成果。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五个区域的个案研究,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上海嘉定,徽州府歙县、婺源、黟县、绩溪、休宁、祁门等六县,湖南湘东地区长沙府的长沙、善化、攸县、茶陵州四州县,岳州府的平江、临湘二县,还有衡州府的酃县等共七州县,江西南昌府的南昌、新建、丰城、奉新、进贤、靖安、武宁、义宁州等八州县,以及黄河流域山西晋中地区太谷、灵石、介休、榆次、祁县、平遥等六县。主要利用了自南宋嘉定设县以来历代五十六种教育、学校类碑刻文献,以及徽州府、湖南湘东、山西晋中地区共二十七种州县志,以及江西《同治南昌府志》进行了五个有代表性区域的个案研究。下编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相关专题研究,主要探讨教育慈善的施善主体、施善方式、具体捐助形式、特色、制约因素、作用及影响,及其对当今时代的借鉴与启示等。
该书有如下若干创新之处:鉴于教育慈善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时代意义,首次把教育慈善从慈善事业中突显出来,对中国科举时代的教育慈善事业进行全方位研究。其次,征引史料广泛。对大量方志和碑刻史料,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选取上海嘉定、徽州、湖南湘东、江西南昌、山西晋中等地区分别进行个案研究。这些地区横跨大江南北,充分利用方志及碑刻文献进行精细化研究。
再次,对中国科举时代纷然杂陈的教育慈善活动和行为,进行分门别类,条分缕析。在梳理教育慈善史料的基础上,对上述地区分别进行特色凝炼及原因探析。是为上编五章,为教育慈善区域个案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全国层面科举时代一千三百年间教育慈善的施善主体、教育慈善方式、具体捐助形式、教育慈善特色、制约因素、作用及影响等进行深入探讨。在总结历史上教育慈善得失的基础上,为当下和将来提供鉴戒。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