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之秋”为成都基础音乐教育照明 助力国际音乐之都建设

“蓉城之秋”为成都基础音乐教育照明 助力国际音乐之都建设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1-15 14: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国内知名的城市音乐品牌活动,第28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自11月4日开幕以来,多部精品剧目、多场音乐活动正陆续精彩呈现。11月12日,怀着满腔期待,“蓉城之秋”的舞台迎来了两场特殊的音乐会,由成都市西川中学、西川实验学校两校区师生共同表演的《青春之歌”——西川少年艺韵荟》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歌剧厅开演,由树德中学、树德实验中学共同呈现的《一起向未来——“树德之声”民族音乐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音乐厅举行。两场高品质的音乐会,呈现了成都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展示了成都深厚的音乐基础,更让我们看到了城市音乐品牌与基础音乐教育之间的更多可能。

“青春之歌”——西川少年艺韵荟演出现场

以美育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在城市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并冠之以“蓉城之秋”的名号,绝非易事,更何况一群中学生。然而,这两场学生音乐会都体现了音乐品质上的高标准高要求,足见成都的中学在音乐教育上的建树。西川中学的音乐会在主题形式上颇下了一番功夫,分为骄阳万丈光、青春正芳华、拥梦向四方三个篇章,既有舞蹈、朗诵,也有管乐合奏、音乐剧、合唱等。树德中学的音乐会则聚焦民族音乐,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

之所以能登上高水平的舞台,背后是学校一直以来对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视和培养。采访中,“五育并举”“美育”被频频提及,足见成都基础教育界对美育的重视。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曾指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艺术审美能净化心灵,丰富人格成长。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美育的浸染必不可少。西川两校区总校长杨光荣认为,学校必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和国家希望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让孩子们在团队磨合、排练表演过程中,他们的情操、艺术审美、艺术技能都能得到极大提高。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李萍更是指明,学校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更多的是面向所有的孩子,提升所有孩子的素养,让所有孩子成为美的欣赏者,成为美的表达者。

实际上,这些课余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美育素养,还能提升学生们的沟通能力、抗压能力。西川中学学生周奥翔认为,在乐团与同学一起排练,他学会了如何团结同学,也学会了如何平衡学习与排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飞速提升。

“青春之歌”——西川少年艺韵荟演出现场

传承文化,推动城市音乐发展

综观两场学生音乐会,各有特色,但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特征,在民族音乐、地方音乐上表现尤为突出。地方文化源远流长,需要校园新生力量不断加入。西川中学的节目舞蹈《武侯印象》、四川清音《赶花会》等,强调对成都地方特色文化的弘扬。树德中学以“民乐”为主题的音乐会,诸如《红楼梦序曲》《茉莉花》等曲目,是对中华民族经典音乐文化的传承。只要学生参与进来,不论是欣赏、学习,亦或表演,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仅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艺术的魅力,更能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传承文化,不只在音乐会一时,更在日常学习。两场音乐会背后,其实是学校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所进行的教育创新,以兴趣爱好集结的课余校园乐团就是其中之一。据西川中学南区副校长李敏介绍,西川实验学校和西川中学两校构建了自己的艺术教育课程,比如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以及常态性音乐活动,比如西川剧场西川西实达人秀等,都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创立于1990年的成都树德民乐团也声名在外,曾多次荣获全国青少年民族乐队比赛最高奖“阳光奖”。对此感受颇深的树德中学宁夏街校区执行校长李红鸣认为,一个社团就能推动艺术教育在校内多生态的发展,极大促进学校文化生态的建设,也推动了师生在活动中不断成长。

学校音乐教育与地方音乐文化的融合发展,让校园乐团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向专业的高度进阶。比如四川清音社团就和成都市曲艺团合作,团长亲自到学校教学,这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更专业的指导,也能更深切地了解、推广地方文化。“通过音乐课把地方音乐文化融入到课堂,使课堂成为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成都文化的主要阵地和渠道。”音乐教研员李萍指出成都中学艺术教育对地方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作用,“地方的先进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课堂,地方文化就会通过孩子渗透。”

一起向未来——“树德之声”民族音乐会

城市音乐品牌活动,撬动校园音乐发展

   著名教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言,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音乐教育作为其中之一,也需要“摇动”“推动”“唤醒”。李萍十分认可这一观点,她说:好的场馆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影响,或许有孩子这辈子就只有一次机会在国家级舞台演出,展示他对美的理解,这一次足以影响他的一生。

成都一直因音乐充满活力。“蓉城之秋”作为成都的“城市音乐名片”,在全国都享有盛誉,是名家名团、名IP大制作在成都的首选合作平台。四川省音协主席、“蓉城之秋”艺术顾问林戈尔曾表示,“最长的时间,最丰富的舞台呈现,最著名的团队都到我们成都来。这三个最我们是可以自信的。蓉城之秋能够给成都观众带来美好、宽广的艺术享受。”

“蓉城之秋”串起了成都的各种音乐门类,也串起了成都人的音乐梦想。在成都的校园里,音乐已是不可忽视的教育特色,这不仅是国家五育并举的要求,更是成都建设国际音乐之都的必然选择。城市基础音乐教育,将为城市培育浓厚的音乐氛围,提升青少年的音乐素养,进而推动城市音乐文化、音乐产业发展。

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音乐之都,成都的音乐产业,不能少了学生的身影。在“蓉城之秋”的音乐活动中,有成都学子的身影,是学校的骄傲,也是城市的骄傲。由此,“蓉城之秋”作为城市音乐品牌,和学校合作,推广学生音乐会,是将音乐课堂由校内转向校外,由自娱转向市场,这必然对学生音乐能力、音乐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也将刺激学校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品味。所以李萍认为,“蓉城之秋”的这两场演出,在为成都的基础音乐教育照明。

青少年是城市的未来,决定城市未来的音乐品味。作为成都最负盛名的城市音乐品牌,“蓉城之秋”将学生音乐会吸纳其中,是这个已举办28届音乐品牌的新突破。好的开始开创好的未来,两场学生音乐会登上“蓉城之秋”的舞台,是一个美好开端,我们期待城市音乐品牌与基础音乐教育携手碰撞出更多火花,让更多青少年在国际音乐之都的丰沃土地上茁壮成长、创造辉煌。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