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流淌的南河

清清流淌的南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9-14 15: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这是一条古老的河,是一条流淌着诗歌的河,也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

清流悠悠,波光粼粼。一溜溜水草,沉浸于河中,绿如碧玉。

这条河的名字叫南河。它从朝天麻柳乡李家坪出发,昼夜流淌,一直流向嘉陵江。因其穿城而过,滋养着两岸人民,成为广元这座城市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这是一条流淌着诗歌的河

据《广元县志》:南河,古称“汉寿水”,源于麻柳乡李家坪(即藁本山南阎王碥),流经荣山境内称之“鱼洞河”,大石、东坝境内称“南河”,以在老城汉寿驿南边的南山脚下注入嘉陵江而得名。河流全长57.5公里,流域面积1095.05平方公里。

古时的南河渡口,是古蜀道金牛道的必经之水道。凡由秦入蜀走金牛道,无论南去阆中,还是西行成都,都要在此乘船过河。渡口之处,当地百姓,外来客商,每天来来往往,显得拥挤热闹。

清代广元县令张庚谟曾组织当地文人和官员,对境内风光排比筛选,“南渡孤舟”成为古利州“八景”之一。历代不少文人墨客,走金牛道,过古利州,行嘉陵江,宿嘉陵驿,舟渡南河,留下了不少著名诗歌。

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当属温庭筠行旅于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渡江时所作的《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走金牛道南下,过利州夜宿汉寿驿,写下《嘉陵夜有怀》:“露湿墙花春意深,西廊月上半床阴。怜君独卧无言语,惟我知君此夜心。不明不暗胧胧月,非暖非寒慢慢风。独卧空床好天气,平明闲事到心中。”

据有关史料记载:“县(南门外)南河(古称汉寿水),南渡孤舟,月夜常见一人驾舟,即之则不可得。”晚清时期广元才女梁清芬写下《南渡孤舟》:“一叶轻桡泊利州,茫茫秋水系孤舟。柳边人歇斜阳里,烟外马嘶古渡头。鹭影谁怜随碧浪,瞻光高伴上银钩。城南遗迹今犹是,万里长江自在流。”

“南渡孤舟”固然是古利州“八景”之一的“一道风景”。而今,横跨于南河之上的每座桥梁,设计精巧,风格各异,工艺精湛,如似一副十分壮观的“山水园林城市画廊”,簇拥在山水拥抱的绿树丛中。两岸高楼林立,水面浮光倒影,碧波荡漾,展示出古利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昭示着新利州未来的兴旺发达和繁荣昌盛。

这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

溯南河而上,距广元城区42公里,至荣山镇鱼龙村和大山村之间,南河在此段被称为“鱼洞河”。这里目之所及是绿色系的——天蓝、水碧、山青、坡绿。这里群山耸立,山水奔流,像条条游龙喷珠,裁剪在蓝天白云下,十分雄奇瑰丽。

相传郦道元在记有全国1252条河流的《水经注》中曾对鱼洞河峡谷作了这样的记载:沿河(广元南河)东行百二十里,但见两山对峙,壁陡如削似剑。河面一清一浊二泉对流,终年不止。左曰清水洞,右曰浑水洞。清水洞大,浑水洞小。清明时节,群鱼涌出,土人皆知。

南河鱼洞河段,两岸高山雄伟,峡深谷幽,绝壁对峙。岩上大小石洞偶现,怪石嶙峋。有石状如马、犬等动物,或奔或卧,惟妙惟肖。春夏雨季之时,山润飞瀑如练,雾霭升腾,亦幻亦仙。岩中有大小溶洞若干,洞内钟乳石林立,形态各异,洞深幽曲不知其终。

乾隆《广元县志》也曾有这样的记述:城东八十里,乃鱼洞河也。两崖如削,中通一线,日午乃能见日,南河发于此。上下六七里,崖高潭深,无经可入。上峡有水濂洞、赵家洞、向家洞、常家洞,下峡有观母洞、穿洞、土洞、硝洞、梯子洞。东西峡口有鱼洞二,东洞幽深,西洞不显。均有鱼出,渔人利之。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利州区以长江“十年禁捕”为抓手,全面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不断探索生态修复新思路。

在巡河期间,鱼洞河段长石文斌惊奇发现,几乎快要绝迹的“钢鳅”渐渐多了起来。当地俗称的“钢鳅”,就是红尾副鳅,这类小型鱼类对水质要求高,喜栖息在岩缝、石隙或多巨石的洄水湾,水质要求清澈,尤喜在山溪中生活。近年来已十分罕见。

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生物多样性是否得到改善。南河上游再次发现环境指示物种——红尾副鳅,充分说明利州生态环境日趋改善,让许多濒危的“老朋友”得以繁衍生息。

红尾副鳅的回归,得益于南河白甲鱼、瓦氏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成立。该保护区于2011年12月8日由农业部以第1684号公告批准建立。保护区总面积37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60公顷,实验区面积210公顷。特别保护期为全年,主要保护对象为白甲鱼、瓦氏黄颡鱼,其他保护物种为中华裂腹鱼、南方鲇、中华倒刺鲃、鳜等。

这是一条美丽家园的河

从小喝着鱼洞河水长大的石文斌,对鱼洞河有着一份深厚的感情,如今,他和这里的村民一同守护着南河白甲鱼、瓦氏黄颡鱼、大鯢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河面宽广清澈,两岸绿意盎然。水面之下,一群群国家二级保护在水中自由徜徉。

近年来,利州区通过对南河流域复垦复绿,已实现主要山体、鱼洞河两岸可造林地绿化“全覆盖”,南河鱼洞河段生态屏障体系基本形成。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为修复森林这个“水库”,南河流域着力在“种、退、关”上下功夫。以荣山镇为例:以“种”让全域增绿,全镇森林蓄积12.4万立方米,鱼洞河两岸森林覆盖率达72.3%。;以“退”畅通河道,全镇累计清理整改和退出养鸡、养猪场32个;以“关”固土修复,鱼洞河流域关闭砂石料场2个。

要想从源头上治理江河生态环境,不仅要提高森林覆盖率,水土保持也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近年来,利州区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河长制为载体,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3平方公里,不仅提高了鱼洞河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质维护等水土保持基础功能,也让南河下游水生态景观呈现出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丽画卷。

“一江清水出鱼河。”利州区始终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采取“河长制”“林长制”联动模式,围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任务,量身定制“一河一策”方案,通过村庄截污、河道治理、滨水景观建设等措施,对南河沿岸进行绿化美化,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筑牢城乡生态屏障。

风景是财富,生态是产业。今年7月,荣山镇高坑村的集体经济鱼洞河水世界激情开园。开园的背后是利州大力发展避暑经济,建民宿、修道路,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同时,积极开发新业态,开拓高山避暑游、体验游、养生游等项目吸引游客。

如今,鱼洞河已成为利州区一张知名的旅游名片。紧邻河畔的高坑村,近水楼台先得月。村里抢抓发展机遇,动员村民办民宿、客栈、农家乐。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暑假期间,石文斌每天都会沿着清澈的鱼洞河转悠。看着沿河进村的游客络绎不绝,还有村民们忙碌的样子,他心中回响着一个声音:要让南河一直这样清澈地流淌下去……

(张文良)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