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配套学术活动,“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9月15日在成都开幕。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宋新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四川省考古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教授霍巍,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成都市文物局局长何丽出席会议并致辞。
异彩纷呈 西南考古成果斐然
2023年5月27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年度原创大展“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中国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5省市32家文博单位馆藏的294件(套)铜器、金器、玉器、海贝等精品文物,涉及考古遗址近百处,珍贵文物占比80%,一级文物103件/套,88件/套文物为近年来考古新发现出土,首次在外展中亮相。展览以近年来最新考古材料为支撑,讲述中国西南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演变格局,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展品数量最多、文物等级最高的西南地区青铜文明专题展。
汇聚一堂 百位专家论道蓉城
以展览为契机,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来自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文物出版社、四川省考古学会等国内外50余家博物馆、高校、文博机构的110余名专家学者共聚成都。此外,本次会议还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邓淑苹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参与此次会议发言和研讨。
34名发言嘉宾围绕“青铜文明综合研究”“青铜文化的新发现和新认识”以及“中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主题,深入探讨西南地区青铜文明的起源、演变和影响,分享中国西南地区及其他地区青铜文化的新发现与新认识,为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提供更有力的学术支撑。
三大议题 实证中华多元一体
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教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映福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彭邦本教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严志斌教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闵锐研究员,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席研究员焦天龙,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曹玮教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志清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古代西南地区青铜时代研究现状,分享从横断山区到川西高原、成都平原,再到云南澜沧江流域所孕育的青铜文明的独特面貌。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柳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苏荣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研究员,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研究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彭学斌研究员,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天佑副研究员,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左志强副研究员,广西民族博物馆民族历史研究部副主任陆秋燕研究员,云南大学考古中心主任陈果副教授,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黄秋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段董念等,从各地出土青铜器上的工艺、造型、纹饰和符号等信息出发,探讨器物研究的新认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方刚研究员,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蒋志龙研究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连锐研究员等,则向会议报告近年来云南昆明河泊所、四川西昌羊耳坡、重庆小田溪墓群等遗址的最新发掘成果。
中国西南地区不仅是文明诞生的沃土,也为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围绕这一主题,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复旦大学秦小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杨勇研究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李欣妍副研究员,云南省博物馆吴华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煜研究员,贵州省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袁炜,广西民族博物馆韦姗杉副研究员,六盘水师范学院张勇教授,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苏晖副研究员,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余周剑等,通过探讨多地器物分布、演变的脉络,折射地域间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
四川⼤学、北京⼤学考古⽂博学院李水城教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映福教授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江章华研究员担任此次会议的学术主持。此次“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集中呈现近年来中国西南特别是古蜀地区的青铜文明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学界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提供坚实的学术积淀,更为直观呈现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贡献学术力量。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黄志凌)
更多图文内容请登录网易邮箱下载,账号:jinshaxinwen@163.com,密码:200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