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四川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18 09: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四川第一产业增加值长年保持全国第2,粮食产量连续3年保持700亿斤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7个、数量全国第2,农业稳中向好,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16日上午在成都举行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芝文介绍说,四川是国家战略大后方和农业大省,农耕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特色资源富集,至少有“四张名片”。

第一张名片,粮猪安天下。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全国唯一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生猪出栏量长年全国第1,全国每出栏10头生猪,四川就有1头;油菜、马铃薯等15项单品产量全国第1。

第二张名片,川味誉天下。四川是全球最大红心猕猴桃和全国最大晚熟柑橘、晚熟芒果、柠檬生产基地,“三品一标”农产品稳居西部第1。

第三张名片,乡村美天下。四川是中国“农家乐”发源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数量全国第1,春可赏花、夏能避暑、秋适品果、冬宜养生。

第四张名片,农民走天下。1982年新都县农村建筑队到成都修建宿舍,开创了全国农民进城务工的先河。四川农民工常年保持在2600万人以上,总量全国第2,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和“一带一路”部分国家,他们在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为加快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了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活力。

徐芝文说,四川围绕建设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系统化践行大食物观和更高质量、更强支撑、更可持续、更有保障的“天府粮仓”,努力打造立足四川、面向西南的粮食高产丰产样板区。具体做法上,主要是深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

一是建“良田”,这是建好天府粮仓的根基。四川坚持规划先行,摸清底数、分县建册,启动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用八年时间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坚持标准引领,在全国率先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分类明确平原、丘陵、山地建设技术标准。坚持整片推进,创新整市、整县、整片建设推进机制,在都江堰灌区、蓬安县实施全国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同步推进2市、10县、100片省级示范,今年按新标准建成近500万亩。坚持群众参与,在项目建设中鼓励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助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坚持立法保障,在全国率先启动《四川省农田建设条例》立法工作,用法治守护天府良田。同时,去年省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开展撂荒地整治攻坚,建立动态清零机制,耕地撂荒基本遏制,确保了良田粮用。

二是育“良种”,这是建好天府粮仓的核心。四川保优势资源,建成全国唯一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中心库,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量全国第2。建基地平台,规划近100平方公里面积的天府现代种业博览园,是国家在西南地区首批布局的唯一国家级种业园区;推动建设天府(万安)种业实验室——成都基地,全力争取纳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基地体系;目前建成10个省级种业园区,国家级制种大县数量全国第1。育当家品种,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评选“稻香杯”优质品种25个,“宜香优2115”水稻品种推广面积连续四年居长江上游第1,育成世界首个人工栽培羊肚菌品种和全国首个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父本新品种川香黑猪。

三是推“良机”,这是建好天府粮仓的支撑。四川注重顶层设计,出台《实施四川省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三年行动方案》,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实施集中攻关,在成都、德阳、达州等地建设农机专业园区,组建创新联合攻关体,实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一体化项目,集中攻克技术难题。坚持示范推进,建成全程机械化先行县10个、先导区31个,近三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集“良法”,这是建好天府粮仓的关键。四川狠抓技术集成,率先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带动全国推广面积超过2000万亩,实现“玉米不减产、多种一季豆、种粮多挣钱”。狠抓科技到田,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全覆盖包市包县开展技术指导,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超4万人的农技推广队伍,全力打通技术到田“最后一公里”。狠抓高产示范,组织规模经营主体开展高产竞赛,在90个粮食主产县每县建设1个万亩高产示范区,新打造“吨粮田”千亩示范片40个,带动全省粮食亩均增产8公斤以上。两天前,四川省粮食单产再传捷报,在凉山州德昌县测产的超级稻单季亩产高达1251.5公斤,刷新世界记录。

五是强“良制”,这是建好天府粮仓的保障。四川着力强化政策保障,全覆盖推行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省财政将成都平原、丘陵山区种粮大户补贴分别提高到每亩90元和10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5年将分别提高到100元和150元。着力健全服务体系,出台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若干措施,推广县有中心、乡有站点、村有协办员服务模式,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3.4万个。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 黄志凌 | 刘子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