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前夕,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参观者络绎不绝
据位于休养院内的四川荣军博物馆里的红色宣讲员赵一洲介绍,每天都有数家单位组团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始建于1951年,先后集中供养了2800多名伤残军人,其中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约2200人。目前在院休养的抗美援朝伤残军人中有被称为“活着的邱少云”的涂伯毅和被誉为“中国的保尔”的周全弟。
图为被称为“活着的邱少云”的涂伯毅(右)为来访者讲革命故事。
1950年10月,现年93岁的涂伯毅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到了朝鲜战场,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二、三、四次战役。
1951年2月14日,在朝鲜汉江北岸,涂伯毅和战友埋伏在文福里的山坡中,敌机在他们头上来回盘旋。下午3时许,从飞机上投下一枚炸弹,只听到“噗”的一声,原来是凝固汽油弹,一瞬间山坡变成了火海。全身大面积烧伤的涂伯毅,面部被毁,双手致残。
1954年,涂伯毅伤愈后回到老家四川,1956年来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休养。六十余年来他到各中小学校为师生们做爱国主义教育报告,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为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作报告近万场,听众近三百万人次,获得了“成都好人”“四川省最美老人”“四川省优秀退役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
图为被誉为“中国的保尔”的周全弟。
现年90岁的周全弟是原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77师231团1营3连战士,1950年12月在朝鲜长津湖战役冻伤,四肢截除。
1953年,周全弟从部队转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休养。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他克服生活关,洗漱、穿衣、吃饭,一个简单的生活技能,他都要学习几个月。
在解决了照料自己部分日常生活的能力后,他开始锻炼写字,没有双手,起初他把钢笔捆缠在断肢上练写字、后来又靠手臂交叉抱笔书写。练习写字过程中,他的断肢处被笔杆一次又一次磨破,血迹染红了一张又一张稿纸,终于能够写的横平竖直。经过长期练习,他的毛笔字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专业书法家的好评,并多次参加各级书法作品比赛、展览。
尽管年岁已高,周全弟坚持在爱国主义教育一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来访者讲述革命伤残军人的自强不息、战胜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中国日报记者黄志凌|万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