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报告在蓉发布 行业专家共谋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之路

两大报告在蓉发布 行业专家共谋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8-05 14: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作为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重要活动之一,《202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202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论坛于8月3日在四川成都举行。

本论坛通过与报告作者们的对话,共同探讨电影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现实,传递时代精神;如何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满足多元审美需求;如何推动产业变革创新,加速艺术与技术融合,探索电影表达和市场开拓的新方式等话题;共谋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之路。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会长、《202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主编之一陆绍阳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电影创作呈现出关注现实成为电影创作重头戏、类型电影越加丰富、科技助力电影创作和文化出海、中小成本电影异彩纷呈等新特点。

“传统文化通过主动融入现代意识、现代精神开始重新绽放,中国电影艺术质量在提升。”陆绍阳称,根据研究机构对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100万以上影片和十年前票房100万以上影片的网络评分对比研究,发现他们在豆瓣和猫眼上的评分分别增长了17个和24个百分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电影人在积极回应观众对高质量电影的需求。”他说。

陆绍阳指出,当前,中国电影面临人工智能对电影艺术创作的冲击、流行趣味或审美趣味周期缩短、消费群体审美偏好变化等新挑战。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和生活节奏加快,流行趣味或者审美趣味的周期比以往缩短了。”陆绍阳表示,有研究者认为这个更替周期在6至8个月,而电影创作周期一般是12个月或以上,电影创作的长周期和审美趣味的短周期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

论坛现场,《成都与中国电影》一书正式发布。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指出,成都电影在创作当中注重挖掘和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注重将这些文化元素以电影化的方式进行表达,注重通过精湛的叙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视角,将成都文化、成都的故事、成都的人文推给观众。这种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使得成都电影在保持本土特色同时,能够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与全球观众产生共鸣。

“在国际传播层面,我们要寻找更多的文化交流,构建文化共识,让中国故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相融合,这样才会具有更好的传播,才能更会得到海外观众的认同。”他表示,电影最重要的还是要塑造好人物形象,这样才能实现人心相通,实现共情。

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系列活动以“花重锦官城,蓉城百花开”为主题,于8月2日至4日在成都举行。系列活动由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包括开幕式、提名者表彰仪式、颁奖典礼、论坛、百花影展、电影工作者走基层六项主体内容。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黄志凌)

【责任编辑:赵双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